•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二十周年纪实

南方日报

2017-06-21 17:02 来源:南方日报 洪奕宜

    

    1997年7月1日,东起沙头角,南到文锦渡和皇岗口岸,西至蛇口妈湾,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官兵,从陆地、空中和海上,进驻香港履行防务。

    “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驻军中校军官谭善爱洪亮的声音,响彻香港上空。

    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一国两制”条件下驻军的崭新篇章从此开启。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驻香港部队坚持依法履行防务,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驻军认真贯彻落实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展示了威武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南方网红

    南方名记

    洪奕宜工作室出品

    三尺岗亭上做好

    驻军“形象代言人”

    驻港无小事,事事连政治。中环霓虹璀璨,维港灯光绚烂,“一国两制”条件下驻军履行防务,时刻面临两种社会制度交锋和不同思想文化渗透,思想政治上的考验更加严峻而直接。

    “从进驻香港的那一天起,驻香港部队党委就把铸牢军魂、净化灵魂作为驻军治军建军第一位的任务和永恒课题。”驻香港部队政委岳世鑫如是表示。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驻香港部队的官兵而言,却从来没有“台下”的观念,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要经受放大镜似的观察和考验。

    警卫连驻守中环营区的哨位,可谓驻香港部队“第一哨”。官兵们上岗执勤之前,皮鞋亮不亮、裤脚直不直等细节,都要经过“反复检验”,军容镜前练军姿、练敬礼更是“家常便饭”。他们深知,一站上这个三尺岗亭,便是这个特殊窗口的“形象代言人”。

    进港初期,香港市民自发组织了一个“暗访团”,对驻军各个哨位的站位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所有哨位都被评为“五星级”。如今,香港市民和世界各地的游客依旧热衷透过岗哨来观察驻香港部队。

    三军编成联演

    联训成为常态

    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履行防务,使命任务非同寻常。

    在驻香港部队司令员谭本宏看来,“驻军能否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关键要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以常态化战备为牵引、以实战化训练为抓手、以信息化转型为推动,提高部队硬实力,锻造能打胜仗的精锐之师”。

    作为全军唯一一支陆海空三军联合编成的部队,驻香港部队的突出优势就是三军编成。记者走进各营区采访,发现联演联训已成常态:2013年、2014年,以香港地区反恐处突为课题,组织“盾牌”系列联合实兵实弹检验性演习;2015年,以大规模作战背景下香港地区防卫作战为课题,连续组织“香江卫士”系列演习;2016年,首次走出国门参加“和平友谊—2016”中马联演,探索了与外军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模式。

    “毫不夸张地说,战备状态下,每位官兵就是‘上膛的子弹’,随时准备击发命中目标。”某旅副旅长张绍兴对记者说。

    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都是强军劲旅:陆军部队由“红一团”“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英模集体抽组而成;海军部队前身是猎潜艇74大队,曾参加过“万山海战”“八六海战”“西沙海战”;空军部队前身为航空兵34师飞行一大队,曾担负国家领导人专机任务。如今,部队在香港特区履行防务,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练兵备战,面貌焕然一新,履行防务能力全面提升。

    锤炼强军本领 提升履行防务能力

    “香港地区山多海阔、高楼林立、视野狭窄,飞行有难度。所以,驻军根据履行香港防务的现实需要,突出了山头山谷起降、海上搜救、复杂气象、消防吊桶等高难课目训练。”某航空兵团大队长伍安强告诉记者。

    一大队正团职特级飞行员钱素强是2003年12月选调到驻香港部队某航空兵团的。他数次遭遇空中险情,至今说来还是让人不由得替他捏了把汗:有一次,部队换装某新型国产直升机,钱素强带领机组从工厂接机归建途中,直升机从3000米高空准备降落至某中转机场,却遇到了厚厚的云层,飞机综合显示器出现故障,无法获取飞行高度、速度等关键数据,这就如同在漆黑的夜晚走路,稍有差池,就会发生重大事故。

    “当时机舱里的气氛变得十分凝重,我让自己稳住心神,然后就指挥副驾驶、空中机械师按照应急预案驾驶操作,保持好飞机状态,同时监视着发动机性能参数,观察周边障碍物,最终,操纵飞机安全降落。”钱素强回忆。

    直面危险、稳妥处置,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扎实过硬的飞行技术。在一次特区政府组织的海空难搜救演习中,飞行机组在能见度不足300米的条件下,果断冒雨起飞,仅用时37分钟就准确发现目标。

    作为驻军的“尖刀利刃”,某旅特种营的名气也是响当当,尤其是特战一连,担负着一线侦察、搜剿潜特、渗透破袭、反恐怖袭击等重要使命。“特种兵并不是天生就有特殊本领,每一招、每一式,都是汗水和鲜血浸泡出来的。”记者在石岗营区观摩了特种营高强度的“猎人训练”后,特战一连连长陈玉飞这样对记者表示。

    驻军轮换交流 军种干部交叉任职

    驻香港部队实行轮换交流制度,港内港外两地建设,每年约三分之一干部交流,部分分队成建制轮换。这种制度下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业务骨干难保留。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驻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驻军特色的选人用人道路。记者在驻香港部队采访发现,在这里,陆军出身的干部穿上海军服、空军服,海军、空军出身的干部换上陆军服,是很常见的事情。比如,驻香港部队某舰艇大队南拖168船教导员廖敏,既穿过“陆军绿”,还穿过“空军蓝”,如今,又穿上了“浪花白”。

    说起来,他的工作履历颇让人艳羡:他是驻澳门部队首批装甲兵之一,军校毕业后分配到陆军某部工作,2012年底跨军种交流到驻香港部队某航空兵团,2015年底岗位调整成为一名驻港海军。就这样,他成为完整拥有驻港澳、陆海空经历的第一人。

    随着军改的深入推进和三军联合程度的加深,跨军种交流任职的干部战士越来越多。每年干部调整,驻军都拿出一些团营职岗位,打破单位界限,大范围择优遴选,组织军种之间、机关与部队之间干部交叉任职,丰富干部任职经历,培养军兵种联合指挥人才。

    看似简单的军装改变,折射出的是驻军党委发挥三军编成平台优势、推动军种干部交叉任职、联合培养人才的战略思维和深度考量。

    对于一些专业人才,驻军则充分发挥“人才酵母”的优势。

    某旅营长潘峰是在2008年底选调到驻军的,按照规定,在港工作满6年就应该安排换出,考虑到他是特战专业不可多得的人才,驻军反复与上级沟通协调,把他作为骨干保留下来,并委以重任。任营长2年多来,潘峰积极改进特战分队训练,培养出了一大批特战尖兵,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人才酵母”的强大效能。

    像潘峰这样,已满驻港年限后得到保留的骨干还有不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使命任务的深化拓展,驻军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适当放宽干部驻港年限,重点加强联合指挥、综合部门参谋、分队主官和技术骨干等人才培养,留下了一大批素质过硬、岗位急需的骨干人才,成为驻军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

编辑:周童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