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省疾控中心分离出广东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这一重大成果的背后,是一个个疾控人的辛勤付出。
疫情发生以来,在党员们的带头下,省疾控中心的防疫卫士们放弃了休假、不畏惧危险,第一时间赶赴“战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一点点识别病毒的真面目,努力寻找打败它们的办法。
28日,记者走进省疾控中心的实验室,独家对话这群守卫着人民健康的防疫卫士。
他分离出广东首株新冠毒株
“2003年SARS病毒的分离也是由我完成的,这次我一看到细胞发生的病变,马上就判断出新冠病毒分离成功了。”说起广东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主任技师郑焕英就来劲了。
这一重要的进展,是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取得的。
为了迎战疫情,省疾控中心成立了多个专项工作小组,郑焕英是病毒培养组的组长。
他带领团队做好了前期筹备工作,准备了3种不同的传代细胞系。在获得国家批复后,团队马上多管齐下,最终成功在实验室中分离和培养了病毒株。
“任务重、时间短,早一点分离出病毒,我们就能早日获得对抗疫情的有力武器。”郑焕英说。
病毒分离和培养工作必须在获得国家批准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足见这一工作的危险性。每天与病毒打交道,郑焕英坦言,作为疾控人也会有心理负担。有时自己半夜咳嗽一声,爱人都很担心。
但他说,分离病毒的工作很重要,自己还要继续泡在实验室,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接下来病毒分离依然是工作重点,还要分离其他的病例标本。
“对病毒的研究不是一株就能够完成的,假如病毒发生变异,后面的每一株都很重要,要尽可能多分离。”郑焕英说,他们还要对已经分离出来的病毒进行扩增,丰富种质资源库,以配合未来的药物筛选或者试剂研发。
她确诊了广东首例感染样本
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的检验人员梁丽君主要负责病原样本的复核鉴定,作为党员,她从春节前到现在都没有歇过一天。
来自全省各地的病例样本都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污染源,必须在特定的实验室,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等待结果,每份标本需要连续工作5—6个小时,期间一刻也不能放松。
广东首例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样本就是在梁丽君手上完成确诊的。她回忆,当天接到样本已经是晚上9点多,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确诊时已经过了凌晨1点。“当时跟同事宋颖超一起等到深夜,还让我丈夫开车接我们回家。”
年初一(25日)当天,她加班到晚上8点多,回家没顾得上吃点东西,就接到又一个紧急的样本复核任务,只能又马上赶回单位做到凌晨4点多,第二天仍坚持正常上班。
“以前每周都会带孩子出去玩,最近几周没去了。”提起2岁的孩子,梁丽君眼泛泪光。她说,孩子有时早上醒得早,发现妈妈还没出门,就会粘着说“妈妈不许走”。
由于衣服上有被病原体污染风险,梁丽君回家时怕孩子太开心了扑上来,都要先把他骗到爷爷奶奶的房间,自己再悄悄进门,换好衣服、洗过澡,才敢抱抱孩子。
除了对孩子的愧疚,梁丽君更感谢丈夫的支持。春节里,丈夫每天坚持接送她上下班,还把家里的老人孩子照顾得非常妥当。为了保障她的安全,有时候还在单位等她整整一夜。“家人的支持,让我们疾控人得以专注工作。”梁丽君说。
他们在抗疫战斗中众志成城
疫情就是命令。第一时间进驻现场指导防控工作,组织病例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开展实验室检测和病原学分析……疫情发生以来,夜以继日的工作节奏,是防疫卫士们的常态。
随着病例数的增加,需要复核确诊的样本量也在上升。这两天,梁丽君、庾健祥等实验室人员愈发忙碌起来,连续工作变成了家常便饭,这对他们的身体和意志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副主任医师邹丽容同样负责样本的复核工作。样本量最多时,实验室一天做了6轮检测,从早上8点半运转到凌晨。
即使后来加大了排班人数,工作组每天依然要奋战到晚上10点以后。
邹丽容的丈夫是医生,夫妇两人共同奋战在防疫一线。接到单位的任务通知,她和丈夫轮着开了12小时的车从老家回到广州,到达时已是凌晨5点,到家没休息多久就直奔单位。
抗疫战斗中,同事们默契地守望相助,相互温暖。“有的同事看我住得远,晚了没有车回家了,就主动跟我换班,替我完成最后一轮的样本检验工作。”邹丽容说。
由于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一旦进去可能好几个小时不出来,吃饭问题只能靠同事间相互照应。
“饭堂为我们这些一线人员准备了饭菜,实验室外的同事会主动提前帮我们把菜热好。这样的饭菜,吃进肚子里觉得特别温暖。”邹丽容的声音中略带疲惫,脸上却绽放着笑容。
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李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