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从这里进入深空——走进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9-12-05 12:28 来源:新华网 记者郭鑫 刘畅 任垚媞

  新华社澳门12月4日电(记者郭鑫 刘畅 任垚媞)澳门第一颗科学卫星的征名活动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

  澳门首颗科学卫星项目的承办方是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它是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最年轻的一个。

  这颗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利用近赤道轨道,将监测赤道附近南大西洋异常区(SAA)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预计在2020年发射。

  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10月8号揭牌,是中国天文与行星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日记者走进这个略有神秘色彩的科研机构,了解他们探索深空的奥秘。

  59岁的国际知名天文学家张可可,是这所实验室的首任主任。去年8月来到澳门的他,目前兼任澳门首颗科学卫星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现在中国正在从一个深空探索的大国走向强国。什么叫从大国到强国?从技术来说,就是你发射了很多飞船,未来还会发射火星探测器,但是要证明发射出去做什么,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对科学有什么贡献。”张可可说。

  虽然实验室揭牌时间不长,但其科研团队参与国家空间项目的历史并不短。实验室和它的前身太空科学研究所在国家大力发展深空探测的战略指引下,已开展了多项有关月球和行星的基础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神舟、嫦娥,到火星探测计划,近年来国家重要的空间科研创新项目中都留下了实验室科研人员的汗水。

  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一年来,科研水平、资金投入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张可可对重点实验室推进卫星项目的效率之高印象深刻:“进展之快超过想象,让我可以全身心投入进去。”

  中国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发射火星探测器,在火星探测器的研究过程中,澳科大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也深度参与其中。

  “火星探测器将会采集很多关于火星的数据,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将会得出怎样的科学结论,比如火星磁场的情况等,这些都牵涉到火星内部的结构和演化历史。我们非常关注,将会利用实验室的设备深入分析数据。”张可可说。

  除了参与国家航天和深空探测项目,实验室的研究团队也在探索太空未知领域填补了不少科研空白。

  据介绍,实验室现阶段研究领域涉及月球物理学、行星物理学、月球地质学和行星化学等学科,研究方向包括月球和行星内部结构、月球和行星表面物理、行星地形地貌、行星磁场与重力场物理和行星形成与演化等。

  今年7月,实验室副教授祝梦华在月球演化历史研究领域取得突破,他的论文《重建月球的后期增生历史》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

  祝梦华使用澳科大的超算平台,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天体以不同角度撞击地球和月球的过程和留存质量的差异,解答了月球幔层“缺铁”之谜。

  这一研究成果为地球和月球的后期增生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间接证明了月球形成的大碰撞理论,这也为嫦娥四号的科学资料分析以及后续的月球、火星探测任务提供新的科学支撑。

  祝梦华在“行星生物学”领域也涉猎颇深。他说,对于生命可以承受什么样的绝对环境的研究,在西方非常热门,这也是我们把这门学科引进中国的原因,在实验室有三位老师都在致力于研究“行星生物学”。

  “国内在一些‘新科学’领域开展比较晚,我们算是走得比较快的,可以说这也是‘一国两制’之下澳门的独特优势。”祝梦华说。

  祝梦华是放弃在美国研究机构的优越职位来到澳科大的,吸引他的就是重点实验室的基础科学创新平台。“在这里,你可以创造很多事情。”

  在相同的理念下,澳科大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成了一支40人左右的国际化研究团队,葡萄牙人安德雷·安托尼斯是其中一位行星生物学专家。

  “中国正处于太空探索的令人兴奋的阶段。在澳门,这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便利条件进行尖端研究,从事与中国航天计划有关的事业,这非常有趣,我乐于为此作出贡献。”他说。

编辑:王泽琦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