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4点20分,广东省惠东县白盆珠镇新和村的上空轰轰作响,随着声音越来越近,1架打着森林消防标志的直升机“KA-32”由远而近飞过来,飞机上绑着一个吊桶,沿着山坡上建的平地上洒水。这个平地是广东惠东森林航空消防基地新建的广场。本报记者乘坐该直升机体验时发现,坐在室内的人感到十分平稳。
广东航空护林站直升机机长柯翔介绍说,该机采用共轴双旋设计,具备垂直爬升能力,主要承担城市消防、应急救援、物资转运、精准吊运、森林消防灭火等任务。该机每次可实现吊水重量达3吨,平均每次作业半小时内实现往返救援任务,每次可载20余名伤员。
惠东县林业局一级主任科员谢显达表示,相比传统救援来说,航空消防救援不仅保证了快速安全到达森林火灾现场,也最大限度保障伤员的安全。该基地可立足惠州全境并辐射保障粤东片区及梅州、河源、东莞、深圳等地。
这是广东惠东森林航空消防基地日常开展飞机吊桶灭火演练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现有6个森林航空消防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分别位于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清远、云浮。
注重硬件投入 夯实航空救援保障
自2010年开展森林航空消防工作以来,一方面成立了广东省航空护林站专门负责,归属省应急管理厅管理。另一方面加大航空护林直升机配备的力度,通过购买服务模式租用,每年分春季和秋冬季两个航期。从起初只租用2—3架直升机到2015年秋冬季开始每个航期租用7—9架直升机。省级财政安排的航空消防专项资金从开始每年1000万增加到现在每年近400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每年为2000万至3000万不等。
10年来,全省共安全扑灭森林火灾205起,飞行1508架次共2957小时,为确保不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不发生扑火人员伤亡提供了强力支撑。
“为了保证片区森林防火处于可控状态,惠东县在所属片区山头安装了40余个远程监控摄像头,铺盖率达到50%以上。”谢显达说,全县设置了100个山头卡点,对进山人员进行检查,对上山人员的行踪实行实时监控。同时,还组建了以护林员、村干部为主的非专业消防应急员,村镇保护区半专业处置员,专业消防队三级应急消防管理队伍,为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了人力保证。
注重实战演练 提升调度指挥能力
直升机如何与地面形成协同救援局面?对此,广东省航空护林站三级飞行观察员郭天峰介绍说,每只直升机上大约配备3至5名人员。其中,机长负责执行飞行任务,副驾负责勘察地形和方位,观察员一方面要观察森林火灾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与地面保持密切沟通与联系,同时还应组织地面开展植被分析、协同指挥救援等任务。直升机上还应配有机务,主要负责将航拍资料及时上传至省应急指挥中心等。
“除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之外,我们平时都在加紧实战训练。”郭天峰说,从一名见习观察员成长为三级观察员至少要执行200小时的飞行任务。按照日常工作情况来看,新入行的机组成员一年只能执行50小时的飞行任务。“我们是2010年借调过来接受了2年的封闭式训练,于2012年成为广东首批飞行观察员。”
2019年秋冬季以来,广东省航空护林站连续转战多个火场,充分发挥航空应急救援空中优势,创造了多项首次记录。在广东佛山高明“12.5”森林火灾扑救中,广东省航空护林站调派8架直升机奋战4天共计飞行68架次143时34分,洒水688桶,约2042吨。郭天峰回忆说:“同一火场同时调集8架重大型直升机进行机群作业在我省尚属首次,为广东乃至全国森林航空消防发挥机群作业、空中调度指挥、地面保障积累了宝贵经验。”
2020年4月,广东省航空护林站派出3家直升机前往四川西昌市支援扑救森林火灾,从转场、调机、灭火再返航历时12天,参与扑救火场任务,得到了国家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及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的高度赞誉。
注重夯实基础 形成广东航空救援模式
近年来,广东省航空护林站推进了各片区航空消防基地建设。目前,粤东片惠东片区域中心基地和粤北片清远区域中心基地(一期)及韶关、梅州、河源、罗定驻防基地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并在全省布局112个临时机降点、初步完成83个,大大提升我省消防保障能力。同时,积极探索租用直升机招投标采购方式,完善森林航空消防飞机租用的政府采购手续,顺利完成了2019年秋冬季和2020年春季航空消防直升机的租用招标采购工作,为广东今后航空消防事业发展积累了经验,也为国家航空消防租机规范化提供了借鉴。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广东省航空护林站已形成了“靠前驻防、移动加油、机群作业、靠前指挥”的应急航空救援模式。目前,按150公里为最大半径,将直升机分组靠前在韶关、河源、梅州、云浮罗定驻防,既对火险等级较高、森林防灭火形势较为严峻的粤东、西、北地区实现全覆盖,又满足发生山火需要空中支援时实现1小时内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