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总值4.38万亿元,同比增长4.3%,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96.3%。广东分署和广东省内海关践行“智关强国”行动,全面加强与香港、澳门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通关改革、优化监管模式、推动规则机制衔接,持续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下一步,广东分署和省内海关还将继续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实施“智关强国”行动,不断强化改革担当精神,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打造更多标志性、引领性成果,聚焦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培育壮大外贸发展新动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外贸质升量稳积极贡献海关力量。
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运行以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近1000家,进出口货值超342亿元。张海龙 摄
车辆跨境通行更便利
推行跨境监管合作,大湾区内地和港澳海关协同推进粤港、粤澳跨境车辆查验方式“跨境一锁”改革,即使用符合两地标准的电子关锁施封的监管车辆,往来两地时可在陆路边境口岸智能卡口系统自动验放。这一改革可有效节约企业物流成本约28%,压缩运输通关时长约30%,提升货物跨境通关效率。目前,该项改革已在深圳湾、文锦渡、皇岗、莲塘、港珠澳大桥、横琴等6个过境口岸实施,改革经验还走出了大湾区,复制推广到湖南省和福建省,成功联通内地76个、香港13个和澳门4个清关点。
拱北海关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推出“粤澳联合一站式”验放模式,横跨粤澳分界线建设一体化车辆验放通道。通过内地、澳门5家查验单位在同一卡口通道联合作业,实现跨境车辆“一次排队、一次采集、一次放行”,车辆即到即走已成常态,目前横琴口岸客货车日均通车多达8500辆次,大幅提升了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舒适度和获得感。
企业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广州、深圳海关积极推行“一港通”“组合港”改革,经南沙港、蛇口港、盐田港进出口货物可在沿珠江港口办理集装箱交还和放行手续,除有指定口岸管理要求的进出口货物外,企业可在任意口岸申报、办理进出口业务。这种一体化通关模式使进出口转关货物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简化了通关手续,提高了通关效率,进出口企业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经测算平均每标箱可节省300元以上。上半年广东口岸新增航线4条,累计开行航线69条,合计运输27.09万标箱,货物平均堆存期由5-7天缩短至2天内。
广东分署联合湛江、深圳、海口海关以及三地政府部门、港口企业,试点推进实施“并行港”物流模式,集成“内外贸同船运输”“多式联运”等便利政策,发挥湛江港、蛇口港、洋浦港互补优势,助力广东与海南相向而行。据港口测算,“并行港”物流模式成熟运营后,驳船装载率预计将由30%提高到最高80%,投入运力减少50%以上,集装箱物流成本也大幅降低。自2024年9月26日“并行港”试点启动以来,货物从“单一纸浆”扩大到小家电、水产品等“粤西主要商品”,目的港从“东南亚个别港口”延伸到“全球50余个港口”。截至今年7月13日已累计运行30航次6558标箱。
助力货物“飞”向世界
广东省内海关发挥大湾区机场群资源协调优势和综合保税区功能政策优势,创新实现海关监管与航空安检、理货打板一体化作业,助力全球贸易高效便捷。
黄埔海关全力支持空港中心建设,创新跨境监管模式,打造海关监管与航空物流的无缝衔接。在东莞集装出口空运货物,可在空港中心一次性完成海关监管、机场安检和打板等流程,直上飞机、直通全球,运输时间降低30%、物流成本降低20%。项目入选海关总署“智关强国”行动“2023年度十优”项目,被写入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
广州海关与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密切配合,在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集约打造“民航安检+海关查验”前置货站,出口货物可“一站式”完成收运、安检、打板、海关查验等作业流程,缩短货物等待时间超50%。
深圳海关在前海综保区综合运用“跨境快速通关”“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非侵入式查验”等通关便利措施,打造“MCC前海”新物流模式,实现各类货物在区内自由集拼,每标箱可节省400美元,物流成本降低30%。在新模式等创新措施带动下,前海外贸实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上半年,前海综保区进出口1912.4亿元,同比增长31.2%。
撰文:刘倩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