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 这场论坛有解法

2025-11-20 10:35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欧嘉福

  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着力深化粤港澳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各环节全流程协作,有效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支持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十天后(11月18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在广州南沙举行。专家、学者、政府代表和企业界人士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提升市场一体化。

  推进共融共通 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持续深化

  “近年来,广东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改革引领、开放驱动、民生优先、平台示范,案例示范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在致辞中指出。

  朱伟表示,未来将锚定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持续推进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加快实现大湾区市场的高度一体化。

  近年来,南沙推进与港澳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机制的“软联通”,粤港澳居民的“心联通”,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取得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的独特性,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袁飚表示,接下来,南沙将聚焦促进要素的跨境高效便捷流动、加快构建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推进三地民生的融合发展、构建粤港澳互利共赢的良好机制四方面,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充分发挥南沙和港澳的双向优势,积极推动以港澳在商贸、金融、科技、教育、医疗、航运等领域深化合作。

  加快制度性开放 建设国家级超级经济特区

  大湾区在“一国两制三法域”下建设,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集思广益,久久为功。在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嘉宾直面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难题,提出多样化创新建议。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来,粤港澳三地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湾区制度性开放仍然还有较大的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罗蓉在论坛主旨演讲中提出,要聚焦人才引育、跨境数据流动、商品和资金便利化、服务供给多样化等关键要素和重点领域,来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

  中山大学原副校长、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也认为,当前规则衔接还是面临很多堵点,需要从协调机制、现代服务业监管、数据流通、标准接轨四个方向发力,以更大的力度、更系统的思维来推进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激活大湾区的内生活力。

  针对资金便利化,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兼总裁岳毅提出,在国际金融格局的快速变革中,香港要发挥其作为海外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的战略平台作用,不断拓展港元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南沙要对接港澳规则机制,更加有效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资金结算、跨境保险、跨境股权投资,推动港澳居民跨境支付、跨境信用融资、跨境执业更加便利。

  同样聚焦更好发挥香港作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则提出创新“国家级超级经济特区”的设想。他指出,如果香港的北部都会区升级为特区,祖国内地和香港的优势叠加,可以把香港的成本降下去,同时又可以推动内地企业更多的用香港开放的资源走向世界。“超级特区”可以超越传统的属地监管的概念,简化试验区制度创新,从而更方便支持企业的跨境双总部机制落实。

  获取更多突破 深层次机制改革正当时

  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还有哪些重点突破的方向?在论坛的圆桌对话上,嘉宾给出了思考和建议。

论坛圆桌对话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提出“七通一平”。他希望,在“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基础上,推动人员、物资、资金、信息、数据、车辆、遗传物质生物样品等七个领域流通,在一些重点平台、重点行业推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税”拉平。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李翀认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需要不断去探索,才能有突破。改革的自主权问题,中央授权问题,这些其实在合作区建设过程中都遇到。

  李翀举了一个例子,澳门人在横琴居住,算不算在澳门居住?因为不在澳门居住183天就享受不到澳门特区政府的福利,最后是通过调整法律,把实际在澳门和横琴居住的时间都算作“在澳门居住”,从而解决这个问题。“这看似一个小接口,但实际上背后涉及大量的政策创新。”

  提到法律的衔接问题,广州仲裁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王天喜有相同的看法。他认为,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把大量港澳,甚至国外的知名仲裁界、法律界人士纳进来,一起来探讨规则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使他们更好服务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除了法律服务上的衔接,推动金融机制的改革,也是大湾区未来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关键一环。

  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巢海明称,推动大宗商品领域人民币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目前通过前海的现货和香港的金融结合,已经形成一个固定模式,能够部分实现大宗商品的人民币结算,但还没有达到定价这个程度。他认为,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利用香港离岸金融市场,把它做大做强,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包括大宗商品的交易,是有非常好的展望。

  撰文:欧嘉福 黎妙娟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于艳彬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