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刘倩 通讯员/陈琳 李镜河)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数据显示,2024年大湾区内地9市外贸规模创新高,进出口总值达8.75万亿元,增长10.1%,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96%,拉动广东整体增长9.7个百分点。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6年来,大湾区各地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持续增强,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
在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平台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素流动更高效。为保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顺利封关运行,海关构建“五维一体”监管模式,打造“分线管理”样板间。封关运行以来,“一线”日均监管进出境车辆0.68万辆次、进出境人员6.3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8.3%、31.1%。客货车“联合一站式”车道自运行以来,验放车辆突破292万辆次,整体通关效率提升40%。
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再提升。位于东莞的香港国际机场空港中心正式运行以来,进出口货值已经超182亿元,海关支持将香港国际机场货站的出口货物集拼、安检、打板以及进口货物拆板、理货等物流关键功能延伸至此,强化粤港两地航空物流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广州南沙,航空异地货站业务进一步拓展,累计2.73万车次、12.2亿美元货物在南沙“一站式”办理通关手续后快速出口。在深圳前海,创新实施离港空运服务中心的监管模式,前海综保区落地“宝安机场前置安检”项目可节约货物物流时间和成本30%。
粤港澳大湾区“一单两报”服务功能进一步便利跨境通关。粤港进出口舱单“一单两报”香港企业在港录入数据由9项减少为0项;粤澳货物“一单两报”功能使原需人工录入的澳门进口一般贸易货物申报必填项由24项减少为3项,进口集报模式澳门企业在澳申报无需再手工录入,有效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跨境贸易申报规则机制的衔接对接。
如今,港珠澳大桥已成为经贸新通道。“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优化实施,大桥口岸出入境车辆屡创新高。跨境电商、快件业务在粤港澳物流园正式启动,充分发挥“粤港澳物流园+港珠澳大桥”通道作用,加快跨境物流及商贸发展,外贸“黄金通道”活力持续显现。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增长“引擎”作用显著。首先,出口境内自主品牌产品占比提升。2024年,大湾区内地9市出口境内自主品牌产品1.21万亿元,增长18.4%,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7个百分点至21.2%。其次,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24年,大湾区内地9市出口机电产品3.79万亿元,增长8.9%,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0.2个百分点至66.7%,其中出口高端装备产品增长超两成。同期,大湾区内地9市进口机电2.14万亿元,增长18.3%,占其进口总值的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至69.6%。此外,能源产品进口量增加42%,粮食增加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