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大湾区与成渝战略联动,粤渝会面释放多重信号

2025-05-13 15:56 来源:南方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

  跨越东西,山海情深。近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来粤考察交流,两省市在广州举行工作会面,就深化重大国家战略协同联动、共同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行深入交流。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6周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周年广东与重庆此次会面释放多重积极信号。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与重庆主流媒体第1眼TV-华龙网联动推出报道,解析粤渝合作的成果与趋势。

远眺渝中半岛。华龙网记者 李文科 摄

远眺渝中半岛。华龙网记者 李文科 摄

  向全局:发挥战略叠加效应

  “深化重大国家战略协同联动”是广东与重庆此次会面的重要主题。

  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需要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

  广东和重庆都肩负着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使命,更应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经济总量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的广东,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则以32193.15亿元GDP跻身全国城市第四,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都在此交汇。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

  由此可见,粤渝合作不仅关于区域,更关乎全局。

  在此次会面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提出,希望与重庆一道,着眼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战略对接联动为牵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

  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表示,希望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联动标志性成果,更好服务全国大局。

  对于全国大局来说,粤渝战略联动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将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向世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在重庆考察时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版图上,一条物流大通道从重庆启航,辐射我国18个省(区、市)73个城市的158个站点,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60个港口。今年以来,截至5月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货物已突破50万标箱,同比增长71.6%。

  粤渝此次会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两省市重要合作方向之一。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表示,希望广东与重庆在拓展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能级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渝穗海铁联运班列。华龙网记者 李文科 摄

渝穗海铁联运班列。华龙网记者 李文科 摄

  陆与海的牵手,也是中国与世界的拥抱。

  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近年来,广东湛江已与重庆共同开通“重庆—湛江—海南自贸港”“湛江—乌兹别克斯坦”等海铁联运班列,广州南沙港与重庆果园港合作开行常态化渝穗海铁联运双向班列,德国威廉港、重庆果园港、广州港联手打造中欧铁海联运物流快速通道,共同拓展内外贸市场。

  各地共享“一带一路”机遇。2024年12月6日,一批满载巴西进口牛肉的“冷链专卡”从广州南沙港出发,奔向1800多公里外的重庆果园港,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功开行首趟“冷链海铁联运班列”,较传统拖车运输成本节省超50%。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少不了航空运输。近年来,粤渝间空中航线不断加密。如今,重庆开至广东在飞客运航线已覆盖广州、深圳、惠州、珠海、湛江、揭阳、韶关七市。今年夏秋航季,重庆航空的“渝穗”快线优化至每日11班,为便利两省市人员往来与经贸交流架起空中“桥梁”。

  立足湾区与成渝,链接全国与全球,粤渝的发展前景海阔天空。

  向未来:产业合作新潮澎湃

  基础设施的联通,带动了粤渝两省市产业的融通。

  在粤期间,重庆市党政代表团深入考察了解广东在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科技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情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两省市未来产业合作的重点。

  汽车产业合作“一路疾驰”。华为与重庆的阿维塔科技、赛力斯集团等车企开展合作,加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低空经济抱团“高飞”。广州亿航智能与重庆长安汽车两大行业龙头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在5年内投入超200亿元推动飞行汽车研发与应用。

广州亿航智能与重庆长安汽车开展合作。长安汽车供图

广州亿航智能与重庆长安汽车开展合作。长安汽车供图

  一系列合作背后,粤渝有何底气?

  产业基础是最坚实的根基。广东是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其中,汽车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均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重庆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增速领先全国。

  科研平台加速成果转化。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广东省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围绕生态环保、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等领域,共同打造高水平概念验证中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广州实验室、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建渝粤病理科学研究中心,促进两省市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互通。

  在新兴产业拔节生长的同时,传统产业也在合作中焕发新生。

  优质产品产销对接、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是两省市此次会面提到的关键词之一。2024年3月,重庆在深圳举办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龙头企业产销对接大会,签约14个产销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12.9亿元。

  科技为农业插上“转型之翼”。全程智能监控、食材极高保鲜……2024年12月,驻粤央企中交四航局为重庆打造的西南地区首个超低温绿色智慧产业园正式启用,重庆园区成熟达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创造超过3000个工作岗位,二期项目计划2025年底投入使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医药、食品、电商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2024年,广东还派出多位专家赴重庆武隆开展乡村技术服务,帮助当地畜牧业出谋划策、提升技能、开拓市场。

  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粤港澳大湾区,从山的这头到海的那边,跨过圈、携起手,粤渝合作的未来令人无比愉悦、遐想无限。

  联合出品:南方网 粤学习客户端 第1眼TV-华龙网

  统筹:何静文 黎妙娟

  策划:郭姗

  撰文:张治伊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