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吴永君: 半导体晶圆制造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2021-11-10 09:05 来源:南方网 黄颖川 李鹏程

  芯片堪称“产业大脑”,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建立了由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封装测试、终端应用四个主要环节及支撑配套产业构成的产业链格局。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粤芯半导体是唯一实现了12英寸晶圆制造量产的企业,填补了该区域相关产业链的空白,并带动了上下游数百家企业发展。粤芯半导体副总裁吴永君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已由以往的“单枪匹马”转向了“协同作战”,晶圆制造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三措并举”助力高端芯片制造国产化

  南方日报:粤芯半导体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进入量产的12英寸晶圆制造企业。请介绍一下该项目情况?

  吴永君:粤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量产的12英寸模拟芯片制造企业,一期项目于2020年12月实现满产运营,二期已经开始量产爬坡,一二期产能超过每月4万片,三、四期投产后,力争在2025年年底达到12万片的月产能。

  粤芯定位为特色工艺,聚焦高端模拟。主要产品符合市场需求,晶圆可以说是“一片难求”。主要产品包括图像传感器芯片、指纹识别芯片,显示驱动,电源管理芯片以及功率器件,都已经大规模量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可穿戴设备,通讯基站,新能源车等领域。

  南方日报:对于高端芯片,中国能否自主制造?如何建立竞争力?

  吴永君:高端芯片既包括数字芯片,也包括模拟芯片。以刚刚发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飞船为例,其中的高端模拟芯片,相当比例是中国自主制造。

  芯片制造是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型行业,它的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粤芯通过三个方面来积累技术和研发的实力:一是通过向第三方取得基础授权的方式,建立基础技术并确保技术来源的合法性;二是通过自主研发提升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市场需要;三是粤芯和战略合作伙伴深度绑定,采用定制化服务的模式提高研发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通过以上三个举措,粤芯不断建立,发展,强化芯片工艺核心技术,力争为高端芯片自主制造作出贡献。

  提升芯片制造产能是发展关键

  南方日报:目前,芯片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您认为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缺芯”状态估计将会持续多久?

  吴永君:芯片短缺反映了供需关系。当前,多种新兴应用驱动,市场需求强劲,成长性明确。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汽车半导体量价同升。提升芯片制造产能,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晶圆厂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门槛高,国内能够提供稳定产能的晶圆厂数量有限。相对成千上万家芯片设计公司的庞大需求,包括粤芯在内的晶圆厂的作用会越发重要,晶圆厂的战略地位会日益凸显。

  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时间积累,技术积累以及足够的耐心。集成电路行业,特别是集成电路制造业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现在,全社会都意识到了芯片,特别是晶圆制造的重要性。基于市场需求的庞大体量和持续性增长,政府、社会资本的投入逐步加大,产能会有明显提升,但是这需要时间和积累,这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未来“缺芯”的局面会有一定程度缓解。但是高端模拟芯片的产能需求仍然比较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相信定位高端模拟特色工艺的粤芯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南方日报:当前芯片需求量的激增,实际上也是行业爆发的机会。您认为半导体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吴永君:国家政策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半导体越来越成为社会方方面面发展的基石,它的基础性和关键性越来越突出。从国家大力扶持、鼓励集成电路发展布局举措,可以看出未来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蓝图:

  随着社会的智能化发展,芯片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泛,芯片的需求量会持续增长。而芯片终端应用、设计公司、晶圆制造厂的三方联动会越来越强。此外,半导体产业全链条会百花齐放,并且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都会有些创新。

  作为企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长期主义”,必须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坚持在高端模拟芯片领域长期持续投入,做困难而正确的事情,助力做出国际一流的芯片。

  延伸

  到2025年,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收突破4000亿元

  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

  今年8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提出打造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按照规划,到2025年,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建成较大规模特色工艺制程生产线,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进一步增强,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

  当前,广东正大力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夯实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四梁八柱”。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广东的终端应用市场,包括通信、智能家电、汽车、工业等终端,芯片应用消费占比全国超过一半,半导体产业链效应正在显现。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700亿元,其中设计业近1500亿元。

  针对制约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制造生产环节短板,11月2日,在广州举办的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上,广东成立了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子基金、设计子基金、生态子基金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湾区半导体产业集团、广大融智产业集团以及智能传感器产业集团同日成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助力广东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的重要布局,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其中,备受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总规模1000亿元,其中首期规模200亿元。据介绍,该基金是目前经批准设立的唯一一只专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关键领域的战略投资基金,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联合中央企业、科技龙头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发起。该基金兼具战略性基金和市场化基金的双重特点,采取“直投+母基金”的投资策略,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碳中和关键技术及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基建等科创关键领域。

  南方日报记者 黄颖川 李鹏程

编辑:陈司悦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