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26年以来的首次大修。修订后的新版职教法,由3400余字增至1万余字,内容更加充实。
值得注意的是,新职教法中不再提“分流”二字,这也被部分媒体解读为“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成为舆论热议。所谓“普职分流”,意指初中毕业后学生被“分流”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由于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认为“层次低”“上升通道不宽”,不少家长将“分流”等同于“淘汰”。
对此,4月27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明确表示,“取消初中后的普职分流”是“误读、误解”,更不是“取消中等职业教育”。
对于普高和中职的招生比例,陈子季表示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允许各地普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异。他透露,接下来将在职业教育中推进五年一贯制等培养模式,并指导各省建立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
取消“普职分流”系误读
陈子季在27日的发布会上说,“取消初中后的普职分流”是“误读、误解”。他说,实行“义务教育后”的组织协调发展,绝对不是取消中等职业教育,而是要转变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路,重点是要放在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质量,以及突破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等方面。
陈子季提到,就“普职分流”问题,在今年2月份的发布会上已作出了明确回复。当时他提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所以坚持普职分流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新的职业教育法强调的是分类,而非分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类型教育。取消分流这个表述,不等于取消分流的政策”。
陈志文介绍,去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定位进行了调整,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中职教育升学和就业并重,着重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要相互融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尤其是‘就业与升学并重’的提法,和以前区别很大。”他说。
“这次会议对于普职分流原则仍然是坚持的,只是表述有改变,不再强调过去几十年曾强调的5∶5,而是表述为大体平衡。”陈志文说。
陈子季在发布会上也表示,新职教法对于允许各地普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异,不搞“一刀切”。各地可以根据区域社会发展的程度、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情况合理规划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招生规模。
“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教育类型来定位,是构建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基础。”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在发布会上说,“新法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禁止设置歧视政策。”
中职生也能上本科
陈子季介绍,修订后的职教法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业教育学生上升的通道,将大幅提高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陈子季表示,新职教法要求设立本科层次的职业学校,还在为两个方面的探索预留了空间:一是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本科职业教育专业,二是在专科层次的职业学校设置本科职业教育专业。
“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陈子季说。
对此,陈志文指出,这并不是说过去中职学生不能读大学,“不仅仅是专科,专门针对中职学生的本科通道也一直存在。新法是为职业教育拓宽通道”。
陈志文解读说,新职教法施行,意味着用法律落实了之前关于职业教育的一些提法,包括建立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陈子季也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优化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
新职教法中还体现了一定的政策倾斜: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在招生计划中确定相应比例或者采取单独考试办法,专门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
此外,在就业方面,新职教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时,应当明确技术技能要求,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
陈子季说,职业教育要提高认可度和吸引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地位、有发展。上面这些规定,从法律层面保障了职业学校学生的权益,为职业教育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各行各业都能“人尽其才”提供了保障。
■链接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
提高职教认可度
核心是产业升级
对于“普职分流”的恐慌,以及对于新法的误读和放大,反映了不少家长的心理:“分流”进中职,意味着被“淘汰”。
陈志文反对简单把职业教育认可度低归结为“家长观念问题”。他回忆,80年代他初中毕业时,当时同桌是班级第一名,报考了中师。“因为我不如她优秀,学习不如她好,我没有资格(报中师)。那个时候在农村和小地方,往往是学习最好的初中毕业生,优先选择中师、中技、中专。因为一毕业就有‘铁饭碗’。反而念普高的话,如果没考上大学,还是‘无业游民’。那时崇尚中职,本质是社会评价导致的。”陈志文说。
陈志文表示,中国职业教育想提高发展,从业者需要努力,但更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撑。“目前中国职业教育领域里,学精密机床的孩子待遇就高很多。这就是产业带来的。”
他介绍,职业教育研究学者往往推崇德国职业教育,鄙视美国职业教育。“美国近几十年加工制造基本都转到海外了,也直接制约了其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则不同,高端制造业是它的主心骨,对工人的要求就比较高,那么社会待遇经济待遇也高,职业教育水平也高。这是一个系统,一个循环。”
“所以职业教育要发展好,法只是基础。职业教育真正上台阶,需要产业的支撑。不能光批评家长观念,批评职业教育从业者。”陈志文说。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刘长欣 王诗堃 赵晓娜
策划:胡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