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种设备使用率低,故障率高,仍要常态化安装,是否存在规模性浪费?
如果有一种办法,可以大大降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研发成本、售后成本,并提升性能,要不要尝试?
有没有一种方案,既能击破时下“僵尸交流充电桩”困局,还能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找到一个更优方案?
日前,在一次采访中,深圳市能效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下称“能效电气”)汪进进就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现状连续发问。
能效电气原属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于2021年8月5日成立,不久前完成由深圳高新投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雄厚资金和专业投后服务的加持,为这家主营新能源充电产业的公司,带来了更多底气。去除车载充电机(OBC),重构慢充直流系统,推广小功率、大密度的分布式直流充电模式……能效电气正试图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理念变革,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型汽车充电解决方案与运营理念,引领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新风潮。
独辟蹊径
颠覆传统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搭配
2021年10月19日,工信部宣布,截至9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1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高达19.5%。百万级的产销量、近20%的渗透率,展示了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版图。
在汪进进看来,过快的演进速度违背了硬件产品该有的正常研发规律。“过快地导入量产,导致了很多不可避免的产品故障率。”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主要包括直流充电,以及需要经过车载充电机(OBC)进行交—直流电转换的交流充电两种方式,交流充电需要交流桩与OBC匹配。市面上的旧款新能源电动汽车大多同时包含直流与交流两个充电口。
汪进进介绍,受限于小区电力容量低以及OBC技术难题,目前交流充电存在大功率交流桩不易安装、OBC产品质量不达标造成车辆召回的问题。
自2016年发现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盲点后,汪进进另辟蹊径,选择了在高斯宝新能源钻研“小功率直流充电”赛道,推动实现“去OBC”这个颠覆传统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搭配的构思。
“去掉OBC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预计2022年将是一个分水岭。”汪进进对此深信不疑。
去掉OBC对车企以及用户带来何种影响?汪进进计算,车企取消OBC以及配套赠送的交流充电桩,改装7KW直流充电桩,每一辆车能节省1000—2000元BOM成本,减少规模性浪费的同时,还将降低安全隐患,释放车辆空间。“一辆2000元,一万辆就是2000万元了,这是个很可观的体量。”在他看来,去OBC,使用慢充直流,还能降低新能源电动汽车用户的使用门槛。
2019年9月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在深圳组织召开了行业标准编制启动会。能效电气母公司高斯宝作为牵头方,联合蔚来、小鹏、北汽、吉利、大众、奥迪等20多家企业,制定20KW以下直流桩的行业标准。“我们是唯一一家参与的充电桩企业。”汪进进透露,作为牵头起草单位的第一起草人,他深度参与了标准的制定过程。
慢充直流化也正逐步被车企以及社区所接纳和使用。2020年8月,蔚来发售20KW直流充电桩,上海、成都也纷纷出台政策予以支持。
目前,高斯宝已获得多家新能源电动汽车一线品牌定点,提供高性能20KW以下的直流充电桩。
“充电桩的发展还需慢慢来,慢就是快。”汪进进对慢充直流的理念充满信心,“都觉得做好产品难,电源是最难做好的硬件产品,也是硬件领域的最后一个堡垒,那么就一定需要有人把它做好。”
深耕拓新
发力慢充直流行业第一品牌
慢就是快!凭借高斯宝电气在电力电子领域的雄厚积累,汪进进也厚积薄发,带领能效电气在电子电力和直流充电行业做出了亮眼成绩。
作为第一家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慢充直流化理念、并开发出全系列直流充电产品公司的负责人,汪进进一直在“半创业”的路途当中。
2002年,硕士毕业的汪进进坐着绿皮火车,在深圳西火车站站台,第一次和深圳这座他与之奋斗一生的城市见面。“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要感谢深圳。”汪进进感慨。
先后在华为和外资企业工作过后,2016年11月12日,汪进进选择了在高斯宝新能源平台下进行“半创业”,钻研电子电力行业。“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
寻找方向、组建团队、投入研发、产品迭代、质量爬坡、体系建设……汪进进一直不断地给自己挑战和压力。为了寻找方向,他甚至找出一批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埋头钻研,“我喜欢不停地干、不停地学。”他的包里随身带着学习资料,“坐飞机出差时是最好的阅读时间,没有电子设备的干扰。”
2017年,汪进进带着8个人的研发团队和1个销售,在年底就创造了1000万元的产品销售业绩。“我自己就像穿上‘红舞鞋’一样,不停地跳,不停地转,停不下来。”汪进进如此总结评价。他在心中一直数着自己的年龄,将任正非的创业年龄43岁作为一个标志性年龄,“如果我到那个年龄还在温水煮青蛙,我就会一直煮到老了。”这个信念促使着他带领高斯宝新能源,在电动汽车充电桩领域不断深耕拓展,走在行业前列。
“虽艰难困苦,但充满希望。虽焦头烂额,但兴致盎然。”汪进进在2019年的日记中写下了自己心中的感慨,而这也是能效电气前身——高斯宝新能源一路披荆斩棘,引领新能源电动汽车慢充直流风尚的秘诀。
“我很幸运地遇到了重大的战略转机,也很幸运地找到了生产制造领域的‘火车头’。”汪进进说,“我要做慢充直流行业的第一品牌。”2021年,在深圳高新投的加持之下,汪进进的“半创业”平台也从高斯宝新能源切换成能效电气。新的平台,新的机遇,高新投的加持也让汪进进带领能效电气加快奔向全球中小功率直流充电桩百亿级市场。
金融助力
牵手高新投年底或将实现自我造血
2021年11月9日,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城市消费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深圳市将进一步放宽新能源小汽车指标申请条件,取消社保条件等限制。截至2020年底,深圳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8万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约14%,在深圳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每一百辆中就有约14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正逐步受到政策、市场以及消费者的认同。
与新能源电动汽车密切相关的充电桩,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20年,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国家发改委宣布,计划投资约100亿元新增公共桩约20万个、私人桩超40万个和公共充电站4.8万座。充电桩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必需品,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悄然出现在民众身边。
在高新投投资经理周越看来,以前囿于电池技术的限制,电池容量不高,倍率特性束缚,交流慢充符合当时的电池规律,车企也倾向选择稳妥的交流慢充。“如今电池的技术不断成熟,慢充直流化又符合单车降本,车企的顾虑也就小了。”周越分析,在提高充电功率的同时,还要选择一个对电池寿命影响的平衡点,“20KW的功率,对电池伤害最小,同时充电相对较快。”
去OBC,采用慢充直流,成为了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必须面临的选择。“创新永远是痛苦的,但是得有人先迈出这第一步。”周越分析。
据了解,吉利、北汽、东风均已推出去OBC的国内商用车车型,蔚来汽车、威马、大众、吉利、广汽目前也在探索推出去OBC车型。而高斯宝早在2016年就已对慢充直流进行相关的产业研发,如今布局初见成效,已与多个一线汽车品牌达成慢充直流化的合作。
周越发现,市场充电产品的能量转换率是绕不开的硬核指标,“高斯宝的充电能量转换率能达到96%—97%,而部分友商的仅有93%—94%,这3%的差距一般要花数年才能攻克。”此外,高斯宝的充电桩还能够兼容市面上99%以上的品牌,而充电桩的兼容性越强,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概率也就越高。
5年的资源经验积累与产业落子布局,加上高新投的数千万元融资助力,为今年8月从高斯宝独立出来的能效电气,提供了充足的领先优势。在高新投投资经理周越看来,独立剥离出来的能效电气,伴随赛道日渐清晰,加上高新投的金融赋能,今年或明年大概率能实现自我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