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全国147所大学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和标志性工程。此次广东有8所大学、21个学科入选,与上一轮相比新增3所大学和3个学科,分别是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数学。
新增的3所大学都有哪些特点?通过梳理分析可以发现,3所大学的办学历史、特色和实力不尽相同,但其入选学科有优势有特色,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力争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对接地方发展需要。
高水平大学“组团”冲一流
早在2015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首轮“双一流”建设在2016年启动,2020年结束。根据首轮监测数据和成效评价,三部委按照“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原则,经过“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研究,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比选为手段,确定了新一轮建设高校及学科范围。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共有147所建设高校。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
此次广东有8所大学、21个学科榜上有名。除了上一轮入选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增了3所大学和3个学科,分别是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数学。
8所上榜大学都是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广东在全国较早启动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双高”对接国家“双一流”,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5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正式拉开“双高”建设序幕,遴选14所高水平大学和5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
3年后,广东整合“双高”建设、“省市共建”等多个项目,推出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遴选41所本科高校和147个重点建设学科,推动高校争创一流、特色发展。
历经多年的大手笔投入和大力度改革,广东高校综合办学实力快速上升:ESI最新排名中,10所高校进入“全国百强”,21所高校128个学科入选前1%,较2017年增长121%,增幅居全国第一。去年6所高校成功申硕、申博,新增134个硕士点博士点,创历史最好成绩;新增20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8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无论是‘双高’建设还是‘冲补强’提升计划,广东都在打造‘双一流’后备军和预备队,也为入选‘双一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院院长卢晓中说。
优势特色学科潜力大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而以学科为基础,从而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大学应该是综合实力强、学科门类齐全的“巨无霸式”大学?此次广东新增的3所大学办学时间有长短、特色不尽相同,但都不是传统的“巨无霸式”大学,而是学科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作物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早在上世纪20年代,我国“稻作科学之父”、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丁颖就奠定了作物学科发展的基础。百余年来,华农作物学科先后培养了包括丁颖、卢永根、黄耀祥、林鸿宣、刘耀光5位院士在内的一万多名农业专门人才,涌现出丁颖、卢永根、刘耀光“一门三院士”,以“丁颖精神”“卢永根先进事迹”为核心的学科文化一脉相承。
广州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学科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在ESI排名位居全球前1%,拥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等优势平台。
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成立于2015年6月,拥有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3位院士和17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依托南科大成立的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是首批十三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也是深圳首个国家级数学中心。
作为一所地方医学院校,广州医科大学为什么能够入选“双一流”?该校校长冉丕鑫说,临床医学学科找到一个切入点——呼吸系统疾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流行,从西班牙大流感以来,几次特别大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由呼吸系统传染病导致的,该校在这个领域基础比较好,有学科优势,呼吸科连续12年排名全国第一。
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龙头”。“龙头”舞起来,才能激活大学改革发展的“一盘棋”。
“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二轮建设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广东需要更多“一流学科”
一个地区入围“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数量,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地的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
此次广东有8所大学、2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还有更多高水平大学雄心勃勃、志在一流。广东教育“十四五”规划明确,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6所高水平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
当然,广东高校也要清醒认识到,与“领头羊”大学相比仍存在距离,要心存危机、奋起直追。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第一轮建设中分别有34个和41个学科入选,这轮更是被赋予了学科建设自主权,力争在率先深化改革、早日登顶世界一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浙江大学21个学科、复旦大学20个学科、上海交通大学18个学科入选。可以说,部分省外知名大学入选学科优势明显。
“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的学科,不代表已经是一流学科,而是处在建设的过程,距离实现一流还有距离,这就要求入选高校要准确把握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路径,真正把入选学科建设成为一流学科。”卢晓中建议,高校可通过建立学科群、学科集群的方式,带动有潜力但还没进入“双一流”建设范围的学科加快发展,实现更多学科成为一流。
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马立敏 朱晓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