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超6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国家形象展位、超1000家企业联袂参展、举办超40场合作交流配套活动……9月13日,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下称“海丝博览会”)组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一一揭晓本届海丝博览会筹备情况和活动亮点。
组委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陈越华介绍,本届海丝博览会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为主题,采取“一展一会”“综合展+专业展”模式举办,将于9月24日开幕。其中,主题论坛将于9月24日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同期举办,设一场主题大会、五场平行分论坛和四场配套活动。
本届博览会设置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平台和品牌、外贸基地等3个综合展区,以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丝路电商、进口食品等4个专业展区,展会面积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1000家,并有64个国家和地区在本届博览会设立形象展位。
扩大“朋友圈”
推进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尽管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在本届博览会期间,依然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古巴、墨西哥、俄罗斯等6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形象展位,比上届增加了13个国家和地区。”陈越华表示,本届海丝博览会将分别设置RCEP经贸合作展区、欧洲经贸合作展区、亚非经贸合作展区、太平洋岛国合作展区以及美洲合作展区,展示各国文化、旅游、特色产品,推进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互联互通、经贸投资、园区开发、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在本届博览会升级打造的国际合作交流展区中,RCEP15个成员国也将悉数参展参会。届时,展区还将举办波兰手风琴演奏、俄罗斯钢琴及小提琴演奏、古巴Salsa舞蹈、阿根廷探戈舞蹈表演、巴拿马瑰夏咖啡品鉴、老挝推介会暨东盟国货嘉年华、斐济和津巴布韦文化旅游推介会等20多场人文交流活动,促进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
为了更好发挥贸易高质量发展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桥梁作用,本届博览会还将首设外贸基地展区,组织了超40个外贸基地参展,其中有广州花都狮岭箱包和番禺首饰、东莞横沥模具和大朗毛织、中山古镇灯饰、江门开平水口卫浴、云浮新兴不锈钢制品、佛山陶瓷、惠州电子信息等多个国家级外贸基地。
“我们也注重突出展示外贸基地品牌和特色产品,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数字展示方式,通过‘网上全球直播’的形式,组织全球采购商线上观展、线上精准采购对接,助力外贸基地参展企业有效获取海外订单。”陈越华介绍道。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以数字经济为引擎,实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和互联互通,正成为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选择。
本届博览会还首设人工智能展区、数字经济展区和丝路电商展区,集中展示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等科技领域先锋产品。
陈越华介绍,展会不仅吸引了亿航科技、玖的数码科技、极飞科技、百度阿波罗、小鹏汽车等科技企业积极参展,还有德国耐克森nexans、美国康普Commscope、美国西蒙Siemon、日本制线株式会社NISSEN等国际龙头企业也将集体亮相展会现场。通过海丝博览会的展会平台,推动参展企业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潮流,共同加快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化互联互通新格局。
组建“智囊团”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本届海丝博览会举办期间,还将同期举办主题论坛。论坛采用“1+5+4”的模式,即1场主题大会、5场平行论坛、4场配套活动,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深化粤港澳合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本届主题论坛规模约800人,包括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亚太贸易协定工商会执行主席王燕国在内的海内外重要嘉宾将以线上、线下方式出席论坛并致辞。“一带一路”沿线的乌拉圭、格鲁吉亚等多个国家驻华大使也将与会。
广州市贸促会副主任张彦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作为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的品牌活动,2021院士论坛将聚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邀请多位中外院士,研讨如何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提升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
为充分利用RCEP等自贸协定,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合作对接平台,本届主题论坛首次引进中外商务推介配套活动,将举办广东省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金融服务措施发布会、中国—马来西亚投资与商务峰会和格鲁吉亚商务推介会。
活动中,将邀请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格鲁吉亚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阿尔赤·卡岚第亚等嘉宾作投资环境推介,并组织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一带一路产业园(尼日利亚)等首批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作园区推介,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区建设走深走实。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还将在主题论坛举办期间正式发布《支持广东省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金融服务措施》。该措施旨在撬动广东省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力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解决境外园区建区企业和入园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黄舒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