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还没到,年货已经来了。”临近春节,由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帮扶的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已经热闹起来。大米、食用油、年货礼盒……这几天,村里老党员和困难群众陆续收到了来自驻镇帮扶工作队送来的年货,心里乐开了花。
“明显感觉到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站在新修的柏油路上,白马村党总支部书记林金华笑着和来往的村民打招呼。沿着村委会一路往前,柏油路串联起了白马村和新泉村。村道两旁,不久前新安装好的太阳能路灯旁已经挂起了红灯笼,新春年味“拉满”。两村交界处,上百亩撂荒土地已经种上了油菜花等,成功实现复耕。更让村民们开心的是,随着白马村农业主题公园等产业项目不断推进,新的一年他们将从涉农产业发展中获益。
自2021年7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展以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挖掘蕉岭县长潭镇特色亮点,开展“标准化+乡村振兴”“知识产权+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行动。“随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和保护、有机绿色农产品认证等项目的推进,长潭镇的农业会更加高质高效、乡村会更加宜居宜业、农民会更加富裕富足!”看着眼前一片即将盛开的油菜花田,长潭镇镇长邝财华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标准工艺助力乡村“出稻”
天气微寒,石窟河流水潺潺。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是世界长寿乡蕉岭的“母亲河”。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开始照射大地,两岸的村民已经开始一天的忙碌工作。
“快过年了,得抓紧时间育秧。”广东科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干松和几名村民正争分夺秒忙着早稻育秧。作为优质水稻种植专家,他深知时节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在规整的四方格小心撒下已经催芽的种子,用扫帚轻轻拍打让种子更好渗入泥土,随后用薄膜撑起拱棚育秧……和传统的水稻种植不同,由科诚优质稻专业合作社承担的广东省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有着一套严格的“标准”操作。
好土好水出好米。蕉岭具有丰富的富硒水土资源优势,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标准化”流程的加持下,蕉岭大米以高产、优质、安全成功“出稻”。
“我们生产的富硒香米在市面上非常受欢迎,有不少回头客。”不久前,科诚刚刚完成一个65吨大米的订单。“临近年关,还有不少订单等待发货。”林干松一刻也闲不下来,如今的合作社拥有现代化厂房仓库3000平方米,自动化生产线一天可生产优质大米80吨,服务农户数量超2360户。
和他一样,过年前还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还有广东四季耕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生。
头戴草帽、身带泥土、脚踩雨靴……自从3年前从深圳回到家乡蕉岭从事有机蔬菜种植生产后,这已经成为了张志生的标准打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餐桌上的食品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蔬菜需求量很大”。
新春将近,四季耕耘公司出品的丝苗米、有机蔬菜、红薯、芋头等也成为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分子。“我们采用订单式定制生产,只需要在手机下单,当天就能收到最新鲜的粮食蔬菜,年夜饭也可以吃得更安全放心。”张志生说。
“地标产品”赋能“甜蜜”出圈
沿着石窟河驱车往南,广东桂岭蜂业科技股份公司院子里已经挂上了红灯笼,鸭脚木冬蜜、荔枝蜜、野山花蜜等产品整整齐齐排列在公司产品展示架上,一派新春好景象。
一粒米、一滴蜜……优质农产品如何打开市场、做出品牌?作为世界长寿乡,蕉岭森林覆盖率达79.38%。乡村振兴的“秘密武器”就藏在云遮雾绕、绿荫掩映间。省市场监管局和蕉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世界长寿乡”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和保护运用,目前,已经有4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桂岭蜂蜜”就是其中之一。
“蕉岭山清水秀,蜜粉源植物丰富,可以说是‘天然蜜库’。”从2005年至今,广东桂岭蜂业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赖秋萍结缘养蜂这项“甜蜜事业”已有17年。不久前,该公司上榜粤港澳大湾区第九批“菜篮子”生产基地,产品不断“出圈”。
2011年,赖秋萍发起成立了蕉岭县养蜂协会和蕉岭县桂岭蜂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公司+专家+基地+协会+合作社+蜂农”的产业化模式,统一技术服务、质量标准、产品包装、对外销售、打造品牌,为社员提供养蜂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在赖秋萍的带动下,公司建立了35个标准化养蜂基地,带动养蜂户2000多户,蜂农年收入达2万多元。
2016年12月,“桂岭蜂蜜”正式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对我们的认可,产品销路更广了,品牌价值也提升了。”赖秋萍说。
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巨大能量。据统计,目前蕉岭县有养蜂合作社、蜂业公司26家,国家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其中2个基地列为国家级中蜂(华南型)保护品种,12个基地列为国家蜂产品可溯源示范基地,覆盖全县8个镇50多个村,基地饲养蜜蜂1.8万群,年产蜂蜜3000多吨,产值2亿多元。
如今,赖秋萍正谋划往“甜蜜产业”深加工方向延伸。“我们目前有蜂蜜酿酒、蜂蜡加工的生产线,希望能继续延伸产品线,提升附加值。以后产品升级了、销路打通了,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她笑着说。
●南方日报记者 宾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