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也正在火星上“休假”。虽然它处于“假期”,但它在中国航展现场的模型(如图)却引起不少观众的关注,大家也好奇它现在的状态。
“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近日表示,“天问一号”任务最大的特征就是在一次任务实施中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这是国际首次。由于受日凌影响,“祝融号”从9月13日进入“休假”状态,预计持续大约一个月时间。虽然我们暂时无法与“祝融号”取得联系,但日凌过后,它将继续向地球传回信息。
一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我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贾阳介绍,“天问一号”的科学目标是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
去年7月23日12时41分05秒,“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零窗口发射。“如果不是在零窗口发射,意味着我们着陆后要进行相关的修正。零窗口发射可以让我们将更多的燃料保留下来,执行后续的任务”。
贾阳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202天、行程4.75亿千米,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但成为环绕火星的卫星后,“天问一号”探测器为何又进行了3个月的环绕飞行?贾阳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要有这3个月的环绕飞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对着陆的地点进行更进一步的确认,判断我们此前选定的着陆点是不是真的合适。实际上经过一系列的拍摄,我们把着陆点调整了10千米以上;还有一个原因,如果马上着陆的话,意味着探测器着陆后是黄昏。我们环绕飞行3个月后,对应的着陆时间是火星的下午2时,着陆后火星车有足够的时间充电,保证处于满电状态。”
13台科学载荷全部开机
日凌后将传回新信息
贾阳介绍,在今年5月15日早晨,“天问一号”火星巡视器开始执行了整个任务最惊心动魄的9分钟,有4个阶段。一开始是动力减速阶段,之后是降落伞打开执行匀速下降阶段,第三是动力阶段,进一步确认要着陆的地方是不是合适,最后稳稳地落在火星表面。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5月15日7时18分,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共配置13台科学载荷,自发射以来已全部开机工作,实现了对火星全球和着陆区重点区域的科学探测。
搭载的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巡视期间获取沿途地形地貌数据;火星车多光谱相机获取高价值探测目标的多波段图像数据;火星车表面成分探测仪对岩石或石块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物质成分谱线,识别目标所含的物质元素……
“我们对巡视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进行相关的测量。从我们目前测量的情况看,中午的时候温度最高,对应的大概是-25℃,晚上的时候是-90℃左右。风基本上还是比较小,目前还没有出现我们担心的尘暴情况。” 贾阳介绍,相关设备还对火星表面的声音进行测量,因为风量不是很大,所以现在的风声测量结果还不是很明显。
在太阳系中,太阳发出的电磁波涵盖面很广,当有天体运行至与太阳、地球同一直线时,太阳发出强大电磁波便会将天体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淹没,使地球无法与天体进行准确通信,从而造成暂时性失联,这种现象就是日凌。
受日凌影响,从9月13日开始,“天问一号”环绕器和火星车将和地球基本失去联系,独自度过一个多月的“悠长假期”。贾阳表示,探测器进日凌前运行状态良好,其中环绕器在轨运行时间超过400天,目前运行在中继轨道,能源平衡,工况正常;火星车完成既定90个火星日巡视探测任务,行驶里程突破1千米,目前能源充足,工况正常。据介绍,日凌过后,它们将继续给地球传回新的科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