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跨境电商等为代表的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势头迅猛。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净出口规模达1.69万亿元,增长31.1%,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而近五年来,广州的服务贸易年增长率高达9.75%,服务贸易规模从不到300亿美元发展到500多亿美元,在外贸中占比逐年提升。贸易创新已经开花结果,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贸易创新又该如何发力?已举办130届的广交会又该如何适应并继续推动贸易创新?本期广交会圆桌会,广州日报邀请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谢鲁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董小麟、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江年等专家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王一鸣:广州不仅要成为商品贸易的枢纽,也要成为服务贸易的枢纽,以进一步提升广州的全国的贸易枢纽功能,这是广州贸易创新发展必由之路。
白明:广交会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将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共同发展,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良性互动。
谢鲁江:今后,通过贸易创新,广交会将会成为一个提供国际贸易发展新动能和组织功能的常规平台。
董小麟:广州近年来大力发展高层次服务贸易,打造“一核三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格局,以数字经济、信息经济、金融经济等助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这是广州在广交会传统优势基础上对贸易优势的再造和对贸易空间的重拓。
邓江年: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要加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质量、标准等对接,积极推动出口转内销,广交会在其中可以发展很大作用。
贸易创新推动双循环联动发展
广州日报:在新冠疫情和国际政治形势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积极进行贸易创新,产生很多外贸新业态和新模式。这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怎样的意义?
王一鸣: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在推动国内大循环的同时,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培育和形成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有效提高经济循环效率,在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同时,又能促进国内生产更好对接国外消费者的需求,有利于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
白明: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机遇。跨境电商能够突破时空局限、效率高,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减少了成本、增加了贸易机会,也为小批量、个性化的贸易需求提供了更多对接空间。
董小麟:2021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增幅高达27.1%,其中上半年出口增长达到28.1%,出口贸易与内需消费、投资一道,为我国经济保持稳中求进良好态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新业态新模式对外贸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在我国外贸转型升级中发挥了强大的新动能。本地企业正加快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外贸新平台、新模式,随着外贸综合服务业态的加快发展,极大推进了外贸一体化、专业化、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水平,有力增进了外贸综合绩效的提升。
邓江年:新发展格局必然对我国外贸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从过去以服务国际市场为主,定位为全球产业链的制造环节转向以服务国内市场为主,定位为国内产业链的国际延伸;二是从过去内外贸分割走向内外贸一体化,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实现国内规制与国际经贸规则的进一步接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外贸的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支持外贸数字化升级。
重启线下展会凸显开放决心
广州日报:在国外的疫情形势仍有很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广交会线上、线下融合办会,这对广州、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将起到哪些积极的影响?有何标志性的意义?
王一鸣:广交会的线下重启,对我国外贸跨周期稳定增长有重要意义。疫情期间我国外贸实现超预期增长,但现在外贸增势正在减弱。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无疑将成为拓展外贸增长空间的重要力量。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吸引大量中小企业参与,大幅增加了我国拓展国际市场的市场主体数量。这次广交会对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开放,大量国内的跨境电商成为广交会采购主体,这势必会推动广交会的形态和功能创新,也将推动内贸和外贸相互融合。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广交会线下重启,有利于增强大湾区开放合作的平台功能。与此同时,广交会线上、线下融合举办,也有利于增强广州在外贸出口中的枢纽地位。
白明:广交会是广州的一张亮丽名片。广交会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将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共同发展,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良性互动。展现了我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也是经济稳定复苏的体现。线下展会将直接带动广州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复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提供展示产品甚至参观生产基地的机会,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谢鲁江:重启线下展会,对进一步活跃国内经济、国际贸易有着开局的作用,其所取得的经验,对后疫情时代的国内、国际经济合作是很好的探索。重启线下广交会也与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着密切关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有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常态化的经贸活动,借助广交会,才能进一步推进广州的国际消费城市建设。
董小麟:重启线下展会更好体现当前广州、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中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稳中向好态势,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际经贸界加强与中国的经贸交流合作意愿。广东是中国外贸第一大省,本届广交会恢复线下实地举办,对集聚广东外贸资源、提振广东和大湾区外贸实力,更好发挥广东和大湾区对全国外贸出口的贡献度,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江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尚未散去的情况下,第130届广交会重启线下展会,既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的自信,也体现了时不我待的发展紧迫感。广交会是我国最重要的外贸平台之一,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展会除了信息发布、产品展示等功能外,还有产品体验、行业交流、商务洽谈等功能,仅仅线上开展无法充分发挥展会效应,重启线下展会势在必行。由于广交会的巨大国际影响力,线下展会的重启一方面有利于稳定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和企业家的信心,对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帮助。
服务贸易创新是广交会必由之路
广州日报:近年来,广州一直积极推动贸易创新,近年来服务贸易创新成为重要的发力点,据统计,广州服务贸易规模年均增速达9.75%。如何评价广州在贸易创新上所做的工作?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发力?
王一鸣: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迅猛发展,正成为服务贸易大国。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服务中心,也是电子信息产业比较密集的地区,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是广州面临的新课题。数字贸易既包括电商服务、数字金融与保险、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数字化服务贸易,也包括数字产品的贸易,如数字游戏动漫、数字音乐、数字影视等,还包括数字技术贸易,如软件、大数据和云平台服务等。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看,服务贸易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数字贸易正在成为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广州不仅要成为商品贸易的枢纽,也要成为服务贸易的枢纽,以进一步提升广州的全国的贸易枢纽功能,这是广州贸易创新发展必由之路。广州的贸易创新已经起步,但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可以去挖掘。
谢鲁江:今后,通过贸易创新,广交会将会成为一个提供国际贸易发展新动能和组织功能的常规平台。从动力建设来说,广交会将对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贸易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借助于广交会品牌,可以更大规模地往纵深层次开拓新的贸易渠道、新的贸易业态、新的贸易方式。从组织功能来说,广交会将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业态有机整合起来,把各个方面的力量组织在一个平台上,形成有效沟通,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寻找商机,共同推进构建新业态新模式。
董小麟:广州近年来积极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层次服务贸易,打造“一核三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格局,以数字经济、信息经济、金融经济等助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这是广州在广交会传统优势基础上对贸易优势的再造和对贸易空间的重拓,是广州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路径、方式创新方面继续努力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也是广州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广州国际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目标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邓江年:贸易一向是广州的强项,从十三行开始就是广州的立市之基。近年来,广州一直积极推动贸易创新,着力发展服务贸易和贸易型业态,在商贸合作、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网红带货、数字贸易等方面成绩斐然,进一步巩固了广州市在全球的贸易位势。贸易创新要不断提升广交会的智慧化水平,让广交会成为贸易创新的重要推力和载体。
“同线同标同质”有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广州日报:疫情给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造成的冲击仍在持续,这一届广交会创新倡导内外贸产品要“同线同标同质”,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这对于推动产品出口转内销、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能够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对广东相关产业会有怎样的拉动作用?
董小麟:“同线同标同质”,是要求生产的产品无论用于出口还是最终作为内销,应当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生产,这是当前适应我国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增长将更多来自内需的拉动,“同线同标同质”,将有利于提升民众在国内市场消费的信心,有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内外贸市场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我们更好巩固、吸引国内外资源继续做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实现我国生产力与消费力的同步提升。
邓江年: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要加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质量、标准等对接,积极推动出口转内销,广交会在其中可以发展很大作用。广交会可以汇聚更多国内市场需求,并匹配给生产企业,减小信息成本;可以倡导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适应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可以推动企业和行业合作,共同开拓国内市场,共同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连线企业
十几种语言 “全球直播”卖好货
受访者: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梁惠强
广州日报:为应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公司如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准备这届广交会?
梁惠强:如何把领先的科技、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由国内推广至国外,争取国内外市场两开花,打造中国制造的销售力和品牌力,是我们不断思考的命题。为了拓展国内市场,在生产方面,我们打造高度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我们的工业4.0生产基地,为国内市场新增1100万台健康家电的年产能;我们还具有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和全球一流的冰箱、洗衣机、洗碗机自动化生产线,深度满足国内市场的生产需求。
在130届广交会上,我们首次组织内销外贸联合办展,整合公司最强的科技新品阵容。延续前三届线上广交会的经验,我们将进一步升级“全球直播”。我们的外贸团队将通过全球十多种主流语言进行循环直播,采用巡馆、一对多、一对一等多种形式,外贸精英充分发挥业务、语言特长,个个都是“专业主播”,为全球客商打造身临其境的参展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