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州黄埔:“万亿”舞台广聚“万亿”人才

2021-11-10 09:08 来源:南方网

  从未踏足广州科学城,石磊却有意外的亲近感。

  2008年,从日本归国创业的石磊奔波于全国各地,为公司落户选址。那时的广州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尚待完备,却已有很超前的人才服务理念。“当地政府有事帮忙,无事不扰,凡是符合政策的事项,都能顺利办好、兑现,甚至有专人上门服务。这和当时国内很多地区的营商环境很不一样。”于是,石磊在科学城创办了广州双螺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了“心无旁骛办大事”。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通过产业引才、平台育才、政策爱才,构建起“百名院士、千名领军、万名才俊、万亿计划”的“百千万亿”人才集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汇聚,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盛景:

  103位院士、1164名高层次人才,申报和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数量持续稳居全市第一,近3年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增长86%,37万名本科以上学历人才扎根热土创新创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取得如今的发展成果,从来都离不开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海纳百川的开放基因。近年来,黄埔全区GDP突破3600亿元,科创实力连续3年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100家,数量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高层次人才企业579家。

  一直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把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打通从人才强到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在这里找到“栖息之地”,形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雁阵格局。

  ▶▷育产业,鸾翔凤集

  生于东北、学在华北、深造在美国北部,鲜少去过南方的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阳,归国时与石磊做了相同的选择,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广州开发区创业。吸引李阳南下的重要原因,是这里的政府“会算账”。

  李阳在微波射频芯片领域钻研了十余年,先后在国外半导体“大厂”工作。

  2010年,广州开发区赴美国波士顿开展招才引智工作。那时候,半导体行业在国内还未“热”起来,李阳惊叹于开发区的远见和魄力,当即就心动了,应该为国家“做点事儿”。

  如今,李阳带领团队凭借“硬核”实力,成为全球第一家实现可重构多频多模射频前端技术并量产的芯片公司。

  在李阳看来,其所处的产业有着很强的时间壁垒,国外持续领先,我国在后追赶。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缩短时间唯一的捷径是“押注”人才。“优秀人才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缩短试错环节,提升研发效率。政策向人才倾斜,结果一定是‘赚’的。”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算清了“大账”。目前该区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集聚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超120家、占广州90%以上,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在上游设计环节,获评“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的李红浪,作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带领团队完成了国内首条超级IDM模式产线;

  在中游制造环节,粤芯半导体广泛吸纳该领域人才,用时仅18个月实现了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的从打桩到量产,该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陈卫透露该公司力争在2025年底达到12万片的月产能;

  在下游应用环节,获颁2021年“南粤创新奖”的杨春宝,作为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带领团队突破了北斗信号处理等一系列关键应用技术……

  加快把“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动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人才与产业形成了互相成就的“雪球效应”。目前,该区集聚了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近200个,形成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4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大力实施“四个万亿”计划,构建“四区四中心”全联动的科技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最强区,向全球人才释放“万有引力”,助力全球英才拥抱“星辰大海”。

  ▶▷搭平台,招才引凤

  2001年,在第四届中国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上,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周振自信地介绍自己着手研发的质谱仪。

  质谱仪器是科学仪器皇冠上的明珠,其核心技术曾经长期被外国垄断。因此,参会的许多人听完他介绍后都笑了,“还是年轻啊”。

  十余年来秉持“做中国人的质谱仪”的信念,周振带领团队改写了没有国产质谱仪的历史,还创造了我国大型尖端科学仪器出口欧美的历史,成为全国“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典型代表。

  “今年我们又办成了一件‘大事’。”周振说,公司在今年9月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质谱仪第一股”。

  早在1998年,广州开发区就倡议和承办了首届“中国(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这一开当年风气之先的举措在随后的两年内迅即上升为省和国家级的年度人才盛事。今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又引领风气之先,推出一个重磅人才项目孵化平台,建立全国首个立足于新加坡及欧洲国家的海外引才网络。

  今年7月2日,筹备已久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正式运营。“国际人才自由港”是知识城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被写入《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

  作为自由港的共建单位之一,中乌(黄埔)国际创新研究院早在2011年就为广州开发区招揽顶尖科学家。该研究院副院长韩昕超介绍,为了精准、高效地吸纳高端人才,国际人才自由港专门搭建了全球人才数据库,“我们根据人才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建设,一是区内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二是全球人才网络在什么地方产生什么样的人才。”

  “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大院大所”成梯次的各类发展平台,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相扣,为全球人才搭建了创新、创业、创造的广阔舞台。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区内渐次铺开,建成孵化器超过100家,孵化面积超60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5500家,是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孵化器集群。

  “1+1+3+N”科创平台集群形成“大气候”,广州实验室、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磅落地,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等大设施全面启动建设,13个中科院项目以及高端科研机构集聚发展,构建产学研融通创新机制,打响“黄埔实验室”品牌。

  各类平台如“星星之火”,形成引才的“燎原之势”,培育了一支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梅洛和钟南山、赵宇亮、张伯礼等103名战略科学家到该区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前沿技术研发。

  ▶▷强政策,助凤“涅槃”

  哪里可以更好地干事创业,哪里就是人才主场。

  “在人才政策方面,黄埔力度位居全国前列,比如人才落户奖励方面。又如人才评定方面,黄埔‘第一个吃螃蟹’,让科研单位自主评定人才,这是一个创举。”谈到黄埔区的人才政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方广有赞不绝口。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构建了“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破四唯”评价使用体系,实行“直接认定+专家评审+机构举荐+企业推荐”组合遴选方式,全省首创用人单位、风投机构、科研平台“3主体推荐制”,共评价产生了584名人才。

  为了集聚“能办大事”的人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把“爱才”理念融入每个政策细节中。以“金镶玉”人才政策,“海外尖端人才8条”“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等政策为依托,开创“上管老、中管青、下管小”人才服务先河,开展“一对一”订单式高端人才服务。

  例如,做实“上管老”,在高层次人才集中居住的高端人才公寓内打造人才养老公寓,让人才与父母长辈仅仅相隔“一碗汤”的距离,同时可享受为期最长5年120平方米50%的住房租金补贴。做细“下管小”,目前共开办人才幼儿园11所、儿童成长中心2家,共4000个学位,近400位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读。

  今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又发布重磅政策——《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聚集人才若干措施(试行)》,对院士在本区新设立全国唯一的院士工作站,经认定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创新实施“揭榜挂帅”,对成功攻克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最高可资助1000万元。

  来自德国的广州开发区全球招商总监贺励平坦言,有不少中国的朋友计划在欧洲投资项目,向他打听当地的情况,“他们问我(当地)有没有一些(政府)扶持政策,我说很多地方一般是没有的。所以‘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中的伯乐奖、人才工作站等条款对外国公司来黄埔投资是很有吸引力的”。

  这一系列政策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机、高效的政策链,加之“Smile”营商标识深入人心,一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城市、一座人才竞相成长实现梦想的城市、一座让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的城市,一定能够成为创新的高地、创业的福地、创造的“天地”,成为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南方日报记者 吴雨伦 李鹏程 陈思勤

编辑:陈司悦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