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江门:以侨为“桥”搭平台 携手共建“新侨都”

《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印发,将设立三类试点示范区

2022-02-14 09:29 来源:南方网 董有

  在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由香港青年罗伟特、梁立锋和谭慧敏三名“90后”组建的创业团队,经过多年的奋斗,攻克了多项农业技术难关,填补了华南地区鱼菜共生基础应用数据的空白。

  三名“90后”香港青年的创业故事,是港澳同胞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缩影。江门坚持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2021年11月22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正式印发《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根据《试点方案》,江门将设立创新创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三类试点示范区,以“侨”为“桥”吸引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兴业。其中,中国(江门)“侨梦苑”作为创新创业试点示范区,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江门人才岛作为现代服务业试点示范区,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试点示范区。

  专家认为,随着改革试点的深入实施,江门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并进一步推动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凝聚侨心侨力,共圆中国梦。

  优化投资流程

  明确重点侨资企业认定范围

  2021年,江门先后启用“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和“江门—香港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成为全国首个在境外设立综合性政务服务专区的地级市。截至2021年12月,江澳、江港两个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共接待来访市民近2000人次,总业务量超2000宗。“港澳同胞‘零出关’即可办理超400项江门政务服务、66项广东省任一城市服务事项,受到各界广泛好评。”江门市政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设立服务专区,是江门推进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的重要尝试。在此基础上,江门将继续深化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华侨华人投资全流程便利化。《试点方案》提出,建立江门侨资企业数据库、在全国率先明确重点侨资企业的认定范围、建设江门五邑华侨服务中心,为华侨华人提供经贸合作、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一站式”服务,在华侨华人较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设立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深化江门政务系统与港澳台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数据对接等政策。

  在畅通华侨华人出入境通道方面,《试点方案》也提出了多个颇具针对性的举措。例如,江门对外国高端人才试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承诺制、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受理、一并发证”。

  要吸引更多华侨华人到江门投资,营造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样至关重要。为此,《试点方案》明确提出,江门将通过试行华侨回国定居和申请恢复(登记)户籍“一窗受理、并行审批、一并发证”、允许在江门指定医疗机构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举措,努力营造华侨华人的优质生活圈。

  强化要素支撑

  积极开展跨境金融创新

  2021年10月,全国首个专为个人投资者设立的金融互联互通机制——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首批产品开卖,数百名大湾区居民饮得“头啖汤”。

  一直以来,不少港澳居民都希望购买内地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但一直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跨境理财通”的出现,让不少个人投资者看到了希望。“我们当天就在江门开放了该项业务,包括南向通、北向通两个金融产品。”工商银行江门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刘付永茂说。

  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创新,是江门强化华侨华人投资要素市场化支撑的重要举措。截至2021年12月,江门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银行陆续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累计交易金额超人民币660万元。除了为个人投资者增加更多跨境投资渠道外,《试点方案》还计划进一步疏通企业跨境投资渠道。

  “江港澳金融合作已有一定基础,截至2021年12月,江澳金融合作累计发生额约人民币2200亿元。”江门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澳门五邑同乡会有意在江门设立基金公司开展跨境融资业务,但是由于跨境融资政策限制,企业难以在海外开展低利率融资。此外,北京、广州、珠海已被纳入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城市,但江门暂未被纳入,无法享受QFLP相关跨境资金便利化管理政策。

  在此背景下,《试点方案》提出,下一步将推动江门纳入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城市,鼓励金融机构推出侨资企业金融产品,设立华侨华人办理境内金融业务便捷通道,支持江门侨资企业在港澳发行债券。推动江门设立国有企业控股的商业保理机构,为侨资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组织为江门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进而解决企业融资难、个人投资领域受限等问题。

  在人才方面,《试点方案》也提出了多项举措,为华侨华人到江门投资加强要素支撑。其中,向江门下放属地“人才优粤卡”的审核、发放并探索扩大应用场景,支持江门重点企业自主开展人才项目中初级职称评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同等享受江门人才政策待遇。同时,试行港澳专业技术人才经备案或培训后在江门提供相关服务、积极推动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开展学分互认等合作办学项目。

  激发市场活力

  打造华侨华人投资优质发展平台

  几年前,香港青年梁凯斌来到江门,并以珠西创谷为起点开始追逐自己的“创业梦”。“江门创新创业氛围很好,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香港和江门在科技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更多合作。”谈及当时为何选择江门,梁凯斌如是说。

  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是港澳台及海外青年在江门创业的钟情之地。作为全省四个省级“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目前该项目一期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正抓紧着手开展第二期建设,力争打造成为国家级孵化器和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据统计,目前该园区内港澳台及海外青年创业的企业占在孵企业的43%。

  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投资兴业,需要有产业载体和产业链支持。展望未来,像珠西创谷这样的平台载体将在江门越来越常见。《试点方案》提出,江门将打造华侨华人投资优质发展平台,包括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等。同时,出台鼓励华侨华人参与产业载体的开发和运营、支持符合条件的侨资企业成为链主企业等举措,全力打造华侨华人投资的优质发展平台。2021年12月,江门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努力建成服务全省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科创中心,助力低碳示范园区建设。

  《试点方案》还提出,支持江门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推动试点示范区与横琴和前海合作区的联动发展、支持港口组合发展和海关全业务领域一体化、发展“保税+实体新零售”新业态、申报综合保税区等,加快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随着一系列市场便利改革的铺开,侨乡市场活力日益增强,不少华侨华人都计划回国回乡投资置业。“我现在在美国经营农业生物科技事业,看到《试点方案》后倍感振奋,回国投资的意愿更加强烈了。”美国安达控股国际集团董事长、美国纽约华人联会总会总顾问陈卫平说,依托改革试点,江门有望以点带面,有效发动广大侨胞的力量,打造全球华侨华人投资创业的沃土。

  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为了进一步推动江门“侨乡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以“侨”为“桥”更好吸引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兴业,根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在江门市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要求,制定本方案。

  方案框架

  《方案》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强化保障措施”三大部分,重点围绕投资便利化、强化要素支撑、激发市场活力三个方面提出15项改革措施和8项省级协调支持事项。

  适用范围

  适用于华侨华人在江门市从事投资、生产、贸易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港澳台同胞参照执行。

  主要目标

  2023年,华侨华人投资全流程便利化、要素市场化支撑、激发市场活力等重要领域改革初见成效,引进、优化和带动一批华侨华人投资项目,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

  2025年,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中国(江门)“侨梦苑”、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等试点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持续深化,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和改革经验,为便利华侨华人在全省投资兴业作出示范。

  主要任务

  一、推进华侨华人投资全流程便利化:

  着力解决投资信息不对称、政务服务不便利等问题。

  具体措施

  ●搭建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对接平台

  ●简化华侨华人投资审批条件

  ●畅通华侨华人出入境通道

  ●优化华侨华人政务服务水平

  ●营造便利华侨华人工作生活环境

  二、强化华侨华人投资要素市场化支撑:

  破解投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瓶颈。

  具体措施

  ●强化侨资企业人才支撑

  ●鼓励港澳居民内地就业创业

  ●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创新

  ●吸引华侨华人开展国际科教交流合作

  ●支持华侨华人投资兴业的用地用林需要

  ●促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通

  三、激发华侨华人投资的市场活力:

  推动试点工作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措施

  ●打造华侨华人投资优质发展平台

  ●高质量发展侨乡文旅产业

  ●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建设侨乡特色区域消费中心

  专家热议《试点方案》:

  凝聚侨心侨力 勇闯改革新路

  江门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是江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特别是华侨华人新生代已涌现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和企业家,这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

  如何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为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兴业作出全省示范,构建华侨华人科技创新和经贸协作网络平台?对此,多名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

  ▶▷评价

  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华侨华人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华侨华人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让他们的获得感更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以往华侨华人主要以资本的形式投资创业,但新生代华侨华人拥有高等教育经历、高新技术、先进理念等优势。“江门这次出台《试点方案》,可为华侨华人在创新创业、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打造优质平台,从而培育更多具备高附加值的产业,对凝聚全球华侨华人的力量参与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华侨华人拥有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试点方案》提出江门要实现流程便利化、要素市场化、产业平台化,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试点方案》提出的不少举措都颇具创新意义,试点力度甚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总体来说,这是一份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的《试点方案》。”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博士生导师李青认为,《试点方案》在思路上体现了创新与务实,在实施路径上则体现了试点与示范的相结合。“例如,《试点方案》提出,江门将建设五邑华侨服务中心和五邑会馆集聚区、制定重点侨资企业的认定范围,在香港和华侨华人较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设立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等方面,构建可复制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惠侨助侨服务体系。”

  “这份方案的最大亮点,在于其提出了不少颇具针对性的举措,有望解决华侨华人普遍关注的创新创业问题。”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秘书长陈志峰认为,《试点方案》在跨境金融创新、人才要素支撑、贸易自由化、便利华侨华人工作生活等领域提出了不少先行先试的举措,落地后将有利于降低华侨华人到江门投资经营的成本,为持续优化侨资企业在江门的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速侨资企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

  ▶▷建议

  深入对接港澳高标准市场规则

  以《试点方案》的出台为契机,江门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投资创业?

  “江门拥有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郑永年认为,江门要主动搭建更多沟通交流的桥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讲好“江门故事”,增强新生代华侨华人对家乡的了解和认同。在此基础上,江门可依托自身产业门类齐全的特点,搭建优质产业平台,吸引广大华侨华人投资创业,从而形成“规模效应”。

  李青也持有类似观点。她认为,江门拥有遍布全球107个国家或地区、近400万的海外侨胞,具有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先天条件。“江门对华侨华人而言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在吸引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来江门投资兴业过程中,并不缺乏民心相通的基础,但在新一代华侨对家乡的归属感以及自我华人身份认同方面仍需要加强。另外,江门要吸引新一代华侨华人到江门创新创业,还需要以试点先行,在跨境就业便利化、跨境金融互联互通、跨境跨区域政务合作等方面进行政策创新,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她说。

  “所谓改革开放,就是在国家的支持下,结合地方实际大胆创新,闯出一条新路。”郭万达建议,江门应以这次改革试点为契机,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开放服务贸易、人员流动、跨境交付、职称认定等领域进行探索,力争形成更多统一标准,加快要素流动,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为国家对外开放探路。

  而在陈志峰看来,以往粤港澳大湾区的要素流动和市场化配置主要依赖传统发展模式,凭借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投入来驱动经济增长。“如今,在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江门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以更大力度推进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例如,江门应大力实施‘湾区通’工程,才能深入对接港澳高标准市场规则,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

  澳门镜湖护理学院院长尹一桥认为,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和澳门镜湖护理学院的教学合作,可以充分调动两校在中医特色技术、老年护理等方面的突出医疗资源。对毕业后有意向前往澳门镜湖护理学院进修的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学生,可探索更紧密的合作方式,例如,学分互认、“3+2”专升本合作模式。以此次合作为契机,通过研究项目、合办课程,把合作事项做实做细,共建“一基地一中心”(江澳中医特色技术培训推广基地和老年护理研究中心)。

  南方日报记者 董有

编辑:苏运菊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