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强节能降耗体制机制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各项手段,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各重点领域节能,深入挖掘节能降耗潜力。
在工业领域,持续在水泥、玻璃、钢铁等重点行业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树立标杆,促进行业能效水平进一步提升。造纸和纸制品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了行业增加值增长而能耗下降的良好局面。机制纸及纸板产品单耗下降14%,平板玻璃产品单耗下降5.4%,炭黑生产单耗下降11.7%,吨钢综合能耗下降3.42%,火力发电煤耗下降9克标准煤/千瓦时。
在建筑领域,城镇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国家节能强制性标准,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520万平方米,新增节能建筑面积9.5亿平方米,累计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1537兆瓦,累计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超过4000万平方米。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3%,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15%。
在交通领域,交通运输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公路运输占比较2015年下降1.59个百分点,铁路和水路运输占比上升1.7个百分点;集装箱铁水联运量(集疏量)38.3万TEU,累计增长75%;新能源车辆应用规模全国领先,2020年城市公交和货运物流领域新能源汽车分别达5.8万辆和3.6万辆,主要港口完成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大型装卸设备和集装箱码头堆场取箱作业基本实现电力驱动,率先实现内河港口岸电省级全覆盖。
在公共机构领域,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2015年累计下降23.02%、17.8%,超额完成“十三五”下降11%、10%的目标要求。186家单位入选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其中9家单位入选能效领跑者。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绿色数据中心、绿色高效制冷、绿色出行等工作进展顺利。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能源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