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州向南六站找到“北”?湾区青年自我实现的“新路径”来了

2022-12-26 15:47 来源:南方都市报

  随着大湾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每天有数百万居民需要跨城,甚至跨境通勤,推进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

  在新技术、新理念和新需求的推动下,大湾区年轻人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态度。过去,在一线城市买房,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不过现实却说明,他们早已不把落户广深作为毕生追求。

  据湾区9城公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佛山彰显出了强大的人口吸附能力。从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来看,佛山以9.38万人的年增量,排在9城人口年增量首位。这也恰恰说明,年轻人对事业、生活与自我实现的全新认知,正形成更为多元的人居趋势。

  居住空间大思考

  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空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思考。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疫情下的住房消费者预期调查》报告显示,有41.6%的受访者表示疫情后更想购买更大的户型。不少人在家办公,明显感受到房间空间不够用。

  舒适的自然环境、低密的住区、成熟的生活配套等方面均为他们着重考虑的部分。数据显示,买房者相对更加注重医疗配套,占比为46.6%;而换房者更加注重低密度,占比达53.1%。

  然而,居住在广州,仍有一些居民无法谈居住品质。一家三口住在只有建面60-70平方米的房子,这样的条件难以实现很好的生活场景。

  想住一套大房子,动辄需要上千万。收纳空间不足、厨房面积局促、阳台面积太小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普遍面临的居住痛点。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广州1-5月推出的新房中,建筑面积90-119㎡产品是供应主流,占比达到45%,建面69㎡户型占比仅有5%。与此同时,广州11区5月一手住宅均价破4万,中心城区一手住宅均价8万以上,换房成本高居不下。

  教育成本高,学区房提供的生活体验,并没有那么美好。“90后”的消费习惯更倾向于享受型,如果说吃苦耐劳的“70后”、自力更生的“80后”,还能接受在“老破小”中蜗居许多年,而“90后”却是不怎么接受的。

  绿化面积普遍不足,运动和儿童游乐场地缺乏,也是影响广州市民居住体验的重要因素。在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之下,市中心单体楼、小体量楼盘居多,“自然缺失症”成了一种时代病症。渴望自然的人们,只能用小小的阳台来完成一个私人花园。

  高噪音、高容积率、低车位配比困扰生活。建筑密度过高,大楼和大楼之间的间隔随之缩小,阳光、通风、绿地也会受到影响。即便单价十几万的珠江新城,也常常昼夜受堵车和噪音烦扰。广州甚至出现车位配比不够,拿假的机械车位来充数的极端案例。

  当然,刚刚起步的年轻人也可以选择远郊买房,但是远郊产业基础薄弱,导致市中心工作,城郊生活的通勤成本过高,人际交往联系减淡,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配套不足,难以给孩子、老人提供更优质的居住环境。

  后疫情时代,居住需求的内涵和居住场景的边界正发生着快速的变化,随之购房主力更替,90、95后年轻人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态度。

  人居演变5大关键词

  从最初“有得住”,到多样化活动和功能的居住空间,又升级为满足人们享受生活和个性化需求的阶段,人居需求几经迭代。在新技术、新理念和新需求的推动下,年轻一代“自我实现”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很多以往看似非必需的购房因素,成为了他们消费抉择的关键。

  关键词一:高效便捷

  父辈讲究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当代年轻人则是把时间用在了刀刃上。在一线城市,“堵车一小时”早已成为常态。后疫情时代,年轻人开始反思,是否值得自己消耗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地铁交通的快捷、速度、安全、环保、稳定等方面优势,改变了年轻人的出行方式。

  关键词二:创新场景

  消费升级的大势和生活形态的融合,让传统社区功能已经不再适用于年轻人。年轻人的社交模式、生活模式、工作模式、消费模式都与过去判若两样,交叉、复合、多元的发展趋势,正在催化一个新社区。也许今天坐在办公室正襟危坐的人,来到生活以职业、爱好、星座等不同维度划分,在不同场景又紧密连接在一起,从而带来千差万别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三:独立空间

  根据2021《疫情下的住房消费者预期调查》报告显示,有41.6%的受访者表示疫情后更想购买更大的户型。个体空间力求私密,公共空间力求互动,平时我们很少感受到的那些细节,都会被无限放大。如独立的电竞房可以提升游戏爱好者的愉悦度,而独立衣帽间不仅颜值高,使用时也更个性、更自由。

  关键词四:科技智能

  如今智能家居已经成为城市家庭的“必需品”,社区的智能化也在加速,手机、门禁卡进入小区依然存在一定的通行阻碍。在未来,在保证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人脸识别等AI技术在社区的运用,将真正让人们 “解放双手”,无障碍通行。

  关键词五:精致有颜

  当下年轻群体在消费行为上,颜值已经跃升为消费选择第二大因素。人居领域的颜值主义,包括区位颜值、楼盘颜值,房子的建筑外观顺不顺眼、屋内的装修设计好不好、窗外的景色美不美、楼下的店铺好不好看、路口的公园美不美等等。如果房子符合“眼缘”,年轻消费者期待值就会提升,也更能接受房子溢价。

美的·云悦江山实景图

  五大关键词,体现了湾区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更高要求,也成为一种革新力量,推动湾区优质生活圈的加速建成。

  6站找到“北”,年轻人新家园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发布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指出,佛山的招聘需求人数增加6.44%,求职申请人数增加115.97%,景气指数位居全国55个样本城市中第三位。

  2022年6月,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开通,加之佛山放开限购,让赫赫有名的“北滘新城”,走进了年轻人的视野。

  01 发展压力减半

  一条地铁线,一边是入驻超20万大学生、大湾区科教与创新策源地的广州大学城,一边是2021年GDP突破700亿、全国唯一诞生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北滘新城,为年轻人再添发展新活力。

  在北滘,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城市综合服务和都市型产业集聚区、智能家居设计创新制造产业集聚区、国际合作与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四大产业发展集聚区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环境及价值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扎根”北滘。

  02 通勤压力减半

  人才安居,方能乐业。当高效连接工作、娱乐与生活的地铁开始成为主要通勤工具,广佛地铁加速成网,距离地铁更近并且城市功能高度复合的生活片区,将更受年轻人青睐。

  七号线西延至顺德的8个站点,有3个站点落子北滘新城。从美的站出来,是北滘新城的CBD,也是金融聚集区、商业聚集区;北滘公园站出来,是北滘新城的核心配套区域,辐射到医院、公园、商场、图书馆、居民活动中心等地方。美的大道站则定位为服务高端生活区,可快速接驳广佛环和三号线,前往广州和佛山其他地区。

  围绕这三个地铁站点,美的置业等企业承载起对生活居住新趋势的洞察与新生活方式的引领责任,让年轻人通勤压力减半。比如美的·云悦江山离美的大道站直线距离约600米,打造“57万方公园里的智慧大城”。

  03 生活压力减半

  不同于广州高楼密集,北滘新城被潭洲水道和顺德水道环绕,具有岭南水乡的典型风景。直线三公里内拥有美的悦然广场等7大MALL、北滘公园等10大公园、和美术馆等5大文化地标,可以逛吃逛喝逛玩一整天。

美的悦然广场

  除了城市配套,社区场景的打造也为年轻人构建无边界生活。如果你住在美的•云璟,楼下就是占地16000㎡北滘网红运动主题公园,篮球场、足球场、运动跑道、阳光大草坪等一应俱全。住在美的•云悦江山,相当于8个足球场的园林规模也很震撼,加之外部还有一河两园环绕,水系绿林体量堪比北滘公园。

美的·云璟运动公园实景团

  04 教育压力减半

  新一代家长的教育观念更加超前且具有前瞻性,也对子女核心素质的提升充满期待。北滘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成功“集结”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在建中),以及华南师范大学“华附联盟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顺德北滘学校),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能级、视野。

  为了让孩子免却多余繁杂的上学时间,更好的睡眠时间助成长,美的·云璟距离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直线约500米,美的•云悦江山距离华师附北滘学校直线也仅约400米。

  05 人居压力减半

  北滘新城一手新房单价2万-3万/㎡,仅相当于广州中心区房价的约三分之一,对于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讲,低门槛+超高性价比,不仅是改善生活品质的起点,更是一次参与城市红利的契机。

  与此同时,聚焦年轻人在多功能空间、智能家居等方面出现的新诉求,创新产品往往受到市场认可。如美的·云璟每款户型都有赠送,且赠送率达到12-16%,具有超高实用率,建筑面积75平方米就可以打造出三房。

  如果你对朝向和私密性有很高要求,可以选择美的•卓越好时光,做到了户户朝南。建面约124㎡四房实现一梯两户“高配版”,基本是按照豪宅的配置来打造的,这样的产品力在整个广州几乎没有。

美的·好时光实景图

  如果想拥有“有颜值”的衣柜,美的•云悦江山建面约142㎡创意四房,实现双景观阳台,主卧搭配步入式豪华衣柜,满满的精致感。

美的·云悦江山142㎡样板房实景图

  择一城终一生。在迈向一流城市的道路上,北滘持续激发年轻人对事业、生活与梦想的“自我实现”。随着人居理念的代际升级,未来十年,他们必将带来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新一轮变革。

  图片来源:美的置业供图

编辑:张霜   责任编辑:刘竞宇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