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近日,广州市人社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广州市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并建立广州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录,实行动态调整。企业可自主选择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通过认定的技能型人才可享受相应待遇和补贴。
人才评价“一刀切”的问题,曾是不少企业的心病。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权限下放至企业,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方面的主体作用会更加凸显,有助于完善广州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培养适应市场和就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经备案后可开发企业评价规范
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权限下放给企业,如何保证评价规范的专业性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通知》提到,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要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企业评价规范开展。当评价职业(工种)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时,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展评价活动;评价职业(工种)没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版)》开发企业评价规范,但需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备案后,方可开展评价活动。
这意味着认定权限虽然下放,但认定标准仍在国家制定的标准和制度框架内,并通过适当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使技能人才的评价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市场需要。
为了进一步确保评价的专业性,《通知》还对企业可申请认定的职业(工种)及评价对象进行了限定。企业拟申请的职业(工种)应以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一线的主体技能型职业(工种)为主,原则上应是从业人员较多、技能含量较高,且与本单位主营业务直接相关,在业内拥有一定影响力。
而企业职业技能等级的评价对象也限定为企业在岗职工及一年以上的劳务派遣人员(社保参保地或就业地在广州市),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评价对象可扩展到与企业有隶属或关联关系的,包括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及主营业务关系密切的非本企业在岗职工。
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在全国均有效可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系统向社会提供证书信息查询服务,获证人员可在各级各部门和企业,按相关规定获得相应待遇。
自从职业资格改革推进,数百项职业资格被取消,技能人员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大幅减少,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应运而生。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把市场力量纳入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将为培养市场短缺人才、留住市场认可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评价方式和内容自主选择
在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中,企业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企业可根据生产实际和人员情况,自主选择考核鉴定、过程化考核、考评结合、竞赛选拔等方式进行评价,还可制定自主评价方式。企业职业技能等级的评价内容与考评权重也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自主确定。评价内容可包含但不限于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等内容。
因此,并非广州所有企业都可参与申报,《通知》对申报企业的规模、管理能力、资金状况及涉及技能培训的软硬条件均作出了要求。申报企业需为在广州依法设立、管理规范、信用良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型及以上企业,工作基础较好、符合广州产业发展方向、社会紧缺急需、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企业将得到重点支持。
此外,企业还需具有专门负责职工培训考核的内设机构,具有与评价职业(工种)相适应的专家、考评员、内部质量督导人员,以及场地、设施设备、仪器仪表等硬件设施和视频监控设备。企业还需具备与评价职业(工种)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或评价规范、企业内部培训课程、企业试题等资源的开发能力。
经认定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可享受相应待遇,这也要求企业具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相应的资金支持也需有保障。因此,《通知》也要求企业具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足额提取并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 郑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