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花钱就能修复个人征信?别信

2022-01-15 10:17 来源:经济日报 陈果静

  现在,网络上充斥着不少这样的广告:花钱就能修复个人征信报告。输入“征信修复”等关键词,就能看到不少声称能帮助个人修复征信信息的所谓征信公司。当你的个人征信报告上有逾期信息时,看到这样的广告,你会相信吗?

  个人征信报告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记载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交易信息及其他信息等。征信报告可以反映个人及企业社会信用的基本情况,消费者在办理房贷、车贷、申办信用卡时,一般都会用到个人征信报告。一旦报告上的逾期信息较多,可能影响贷款的办理、信用卡的申办等。这个时候,部分金融消费者可能会听信网络上的广告宣传,想要通过所谓的“征信修复”渠道改善自己的个人征信情况。

  “毫无疑问,所有‘征信修复’都是骗局,都是非法的。”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做法。那些打着“征信逾期不可怕,修复征信获新生”旗号的“征信修复”,故意混淆征信修复与征信异议的区别,真正目的在于骗取相关费用、盗取个人信息等。

  事实上,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无权随意更改、删除信用报告中正确展示的信用信息。但个人可以针对不正确的信息提出异议。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因此,个人如果发现信用记录存在问题,可以自己直接向金融机构或征信机构提出,要求更正。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看来,当前征信骗局频现,一方面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征信状况,都希望是“满分”状态。另一方面,大家对征信相关知识掌握有限,去哪查、收不收费、能不能改,很多问题依然模糊不清,这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刘英认为,金融机构仍需强化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消费者自身也应有意识维护好个人信用。银行等机构对于非恶意逾期一般都会采取柔性化管理。违约后,银行一般会第一时间以短信、电话等形式通知个人,金融消费者也应对相关通知多加留心、第一时间处理,维护好自己的个人信用。

  “个人征信是每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要珍惜和维护个人信用记录。”对于金融消费者,董希淼建议,平时要养成合理借贷、量入为出的习惯,不要过度借贷、盲目借贷。个人应及时偿还各类贷款、信用卡欠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因特殊原因导致未能及时还款,应主动与金融机构沟通协商。

  针对“征信修复”“代理投诉”等骗局,董希淼认为,相关部门应出台专项办法,加大打击处置力度。同时,完善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甄别正常投诉与恶意投诉。另外,建立金融、司法、公安等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提高打击威慑力和精准度。


编辑:叶菲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