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一号线即将迎来大修,这也是广州地铁迄今难度最大的一次系统改造。在三四月的节假日有16天,一号线将提前1.5小时结束运营服务。
自1997年首通段开通至今,地铁一号线已服役近25年,每日对外运营服务约18小时,日均客运量近百万人次,各系统设备陆续进入大修期。本次升级改造涉及的主要设备是关键系统中的信号和接触网设备,施工流程复杂,工作量庞大,作业时间十分有限,且不能影响次日运营,改造升级难度空前。
陪伴广州市民走过近25年,地铁一号线就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注脚。如今,随着十八号线的开通,广州地铁总里程已达到589.4公里,车站290座。“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地铁已全面融入广州市民的生活,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即将大修之际,让我们翻开历史,一起重温广州第一条地铁线的峥嵘岁月。
五度难产▶▶广州首条地铁线曾是秘密工程
“一个城市,没有地铁就没有现代化。”1958年,广东省时任省长陈郁第一个提出广州地铁的梦想。然而,当时不少专家忧心忡忡:广州参差多变的地质条件,根本无法修建地铁。
相比北京、上海,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广州地层最复杂。这里的地下,是一片险峻的峰林迷宫:红层、花岗岩地层、淤泥砂层、溶洞、断裂带……让人庆幸的是,随后技术人员经过初步地质勘探,证明广州完全可以建地铁。
《与龙共舞:广州地铁深度报道》一书中写道:1965年初,广州市政府成立地下电车工程建设指挥部,当时是结合战备工程建设,出于保密需要,根据“地下”二字共有9道笔画的缘故,该工程曾被秘密定名为“九号工程”。
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建成的隧道断面太小,“九号工程”实际只按人防功能修,竣工后无法运行地铁,广州的地铁梦首次触礁。随后的几十年里,广州修建地铁的梦想或因为技术先天不足,或因为资金极度困难,曾经先后六次上马,五次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停下。
1991年11月,广州第一条地铁再度迎来转机。时任广州市委主要领导曾这样说过,“地铁是前所未有的工程,当然要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我想,问题的关键是这个项目摆在人民面前时,人民是赞成还是反对。广州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以多种形式听取过民意,深深体会到,民众为长远利益宁可暂时作出一些牺牲的想法。广州人民的思想是开放的思想,是打破封闭的小生产方式的思想,人民的决心是我们决策时的坚强后盾。从另一个角度看,改革开放使广州的综合经济实力大为提高。只要筹划得当,没有条件可以创造出条件。”
横下一条心,挑上千斤担,地铁一定要上马。1993年,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可行性报告获批。
广州的地铁梦,终于走进了现实。
串联5区▶▶打通天河、芳村发展两翼
在广州地铁一号线数十年的筹备过程中,地铁线路的走向和站点分布历经多番研究,争论激烈。其中,与珠江隧道的因缘际会,至今传为美谈。
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商人霍英东向广州市政府提议修建珠江隧道。彼时,芳村区和天河区已从广州郊区中独立出来,成为新的行政区。他认为,“有必要通过一条过江隧道把芳村与广州中心区连接起来,使芳村得到开发。”
当时的广州政府,已筹谋地铁建设多年。广州市政府立即组织专家论证,决定在建设珠江隧道时,预留地铁通道,解决将来地铁过江的最大难题。
珠江隧道旁预留地铁通道,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时的芳村区和天河区,作为广州的东西两翼被寄予了同样的厚望。芳村区是广州面向珠江三角洲的门户,大片大片的土地有待开发;彼时的天河区,全国第六届运动会刚刚成功举办,全国的目光第一次聚焦到天河体育中心,大片的农田菜地已走到巨变前夜。
1988年,媒体刊登了广州地铁十字形路网方案,一号线的雏形也首次曝光。线路为东西走向,由原来的12公里延至18公里,两端分别连接天河和芳村两个新发展区。
一号线连接当时广州芳村、荔湾、越秀、东山、天河5个区,形成贯通城市东西两翼的地下客运交通大动脉。它从珠江南岸的西朗站(现称西塱站)起,至珠江北岸的广州火车东站止,全长18.48公里,设西朗、坑口、花地湾、芳村、黄沙、长寿路、陈家祠、西门口、公园前、农讲所、烈士陵园、东山口、杨箕、体育西路、体育中心、广州东站16座车站和1个车辆段、1个控制中心及两座主变电站。其中西朗站和坑口站为地面站,其余为地下站。
1995年,地铁一号线首通段开工建设。1997年6月28日,地铁一号线首通段(西朗至黄沙)开通观光试运营,芳村与广州中心城区实现世纪牵手,地铁沿线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广州地铁一号线开通的那一天,老荔湾只有黄沙一个站,广州市民全城涌来看地铁。芳村站不得不临时在外面广场上装了高音喇叭来引导排队。最后只能实行派筹,按照号码改天再来体验。两年后的同一天,1999年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全线通车。
重塑格局▶▶城市新中轴线加速东移
广州城市格局的重构,是从广州地铁线一号线开始的。从公园前站到体育西路站、珠江新城站,广州最繁忙地铁站的变迁,是广州城市中心加速东移的注脚。
一号线呈东西走向,穿越芳村、荔湾、越秀、天河,两千多年羊城历史,被疾驰的地铁串联。与此同时,人口、产业等经济要素加速从老城区向新城区转移。
不过,一号线开通之初也曾受到质疑。有市民回忆,一号线首段被定位为“观光”列车,票价是来回5元,车次较少,日均客流不足5000人次。而政府统计显示,一号线总投资超过120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达6.63亿元。
在广州市相关负责人看来,地铁并不仅是一个“丢钱进去”的大项目,而是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经济飞跃的新发展极,整个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这一决策思维,一直延续至今。
历史的车轮飞速前行,曾经的疑惑早已烟消云散。
随着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广州的经济重心开始渐渐向天河区东移。如今,漫步在全国首个突破万亿销售额的天河路商圈,每个市民都能感受到地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深刻影响。
在一号线体育西路上盖,天河城从1996年开业到现在已走过26年,仍然是全国营收最强劲的商业体之一。体育西路站长期稳居广州地铁线网客流第一。天河城之后,一号线沿线的广百、正佳、万菱汇、太古汇、天环等大型购物中心相继开业,助力造就了现象级的天河路商圈。
城市中心的“点状东移”,也逐步推动了城市中轴线的“带状变迁”。
千禧年后,广州东进南拓步伐加速。2000年,国务院批复撤销番禺市,改为广州市番禺区。2001年12月26日,三号线正式动工。整整四年后,广州东站至客村站开通,三号线在体育西路站与一号线换乘。
2006年12月30日,广州东站至番禺广场站、天河客运站至石牌桥站开通。在一号线连接珠江两岸的基础上,三号线再进一步,番禺、海珠、天河首次无缝对接。与此同时,从天河路商圈到珠江新城,逐渐成长为整个广州经济、金融、商务活动的新中心。一条北起燕岭公园,贯穿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小蛮腰,南至海心沙的黄金发展带逐步成形,千年商都的城市中轴线实现了第一次更迭。
当前,广州地铁总里程已达到589.4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正全面推进在建地铁线路13条314.5公里、珠三角城际7条239公里的建设。
从第一条线到运营15条线,广州地铁也从广州走向大湾区,描绘大未来。
●南方日报记者 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