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篇章中提出要“发展特色合作平台”“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日前,记者走访了位于珠海横琴新区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下称“产业园”),园区工作人员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充满期待。
“我们将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把自身平台打造好,推进粤澳合作,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产业园首席财务官张海鸿表示,希望能够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的精华,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名企入园科研氛围渐成
走进产业园,科研总部大楼、GMP中试生产大楼、研发检测大楼等几座现代化建筑均已落成投用。
在这个风景怡人的园区内,117家海内外企业已成功注册,以康美药业、以岭药业、盈科瑞医药、Intertek天祥集团等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已入驻运营。
在研发检测大楼实验室内,检测员古建波给我们做了一个现场实验:他将两种药品溶液分别放入试管,用指示液分别滴入装有药品和纯化水的试管中。瞬间,碱性溶液变蓝,酸性溶液变红,纯化水则呈淡黄色。“这是药品成分检测中最常用的酸碱度测试。”古建波说。
每天,古建波和同事们都要在这里进行各类大大小小的实验,确保药品成分的精确性。
“实验室所在的研发检测大楼是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部分。”产业园副行政总裁龚元香告诉记者,园区已建立起包括GMP中试生产、研发、检测等在内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了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生产设备,是目前国内在中药产品提取、小试、中试等方面设施最齐全的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
不止如此,园区还具备完善的专业科研服务体系。龚元香介绍,产业园已完成了技术研发团队和科研服务团队的搭建,具备开展中成药、保健食品、日化用品等产品科研服务的能力及条件,目前已经为包括澳门在内的企业提供新产品研发和已上市品种的质量升级等方面的服务。“目前,我们正在争取与监管、高校等机构的合作,构建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我们希望能够为企业,尤其是澳门企业的入驻和落地创造基本条件,为入园企业提供产能扩大、产品研发、技术升级、注册咨询和市场拓展等全链条服务。”龚元香透露,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可实现最大产能达片剂3.75亿片/年、胶囊剂1.25亿粒/年、颗粒剂1500万袋/年。
如今,许多知名企业都已经进驻园区。例如,第三方检测机构英国Intertek天祥集团珠海公司、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组建的盈科瑞(横琴)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已入驻园区运营,与北大、澳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成立的北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已正式成立,创新研发的氛围已逐渐形成。
传统中医药技术走出国门
既“引进来”,又“走出去”。
除了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力量,产业园更充分发挥澳门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的优势,带动中医药优质的产品和技术走入葡语国家和欧盟国家。
在产业园的中外合作成果展示区,张海鸿特别介绍了澳门张权破痛油药厂的张权破痛油和石家庄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胶囊两款产品。“《规划纲要》支持鼓励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目前,我们已经帮助这两款产品成功获得莫桑比克药物部门的上市批文,药品已在当地面市。”
张海鸿透露,第二批和第三批的10款中医药产品也在加快推进海外注册流程,有4款产品的申请文件已获当地政府受理,进入审批流程。“今年,产业园还将启动传统中草药产品在欧盟的注册或备案。”
在产业园的发展中,特别注重对澳门企业的培育和服务,以及帮助澳门企业提升专业能力。张海鸿介绍,园区已注册的29家澳门企业中,有12家新培育的中医药企业,10家澳门传统中医药企业投资新设立的企业。通过园区的平台效应,进一步促进了澳门企业与内地中医药行业的交流发展。
为提高澳门中医生临床经验和执业能力,从2016年起,产业园有计划、有步骤地为澳门中医人才提供专业课程、临床助教、义诊等培训及实践活动。“今年,园区的科研平台将助力3家澳门企业研发4个新产品,并为两家澳门企业的已上市品种进行质量升级。”张海鸿说。
事实上,为助力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国门,产业园下了不少功夫。
2015年,产业园成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构建以葡语国家为切入点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2016年开始,产业园走进葡萄牙、莫桑比克,结合“以医带药”的推广方式,促进中医药技术和产品在当地的普及和应用。
2016年至今,产业园共举办了10期分别面向葡语国家职能部门政府代表、莫桑比克卫生部下属11个省市医院医生和理疗师的专业培训;2016年至2018年间,在莫桑比克举办的8期中医特色疗法培训班,累计培训约209名莫桑比克卫生部公立医院的医生及理疗师。
此外,产业园已初步搭建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盟国家为主的政府机构、专家、贸易商、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交流平台,为推动中国内地和澳门的中医药技术和产品走向国际奠定合作基础。
高科技再现千年中医药文化
随着园区平台不断完善、产业氛围日渐浓厚及各项优惠政策逐步推进,产业园通过搭建优势平台促进产业发展的工作已初见成效。截至2019年1月,产业园累计对接洽谈的企业553家,累计注册企业117家,其中澳门企业29家,涉及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领域。
张海鸿告诉记者,企业入驻的载体——孵化区也正在加快推进建设。整个孵化区的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将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入驻提供基本条件和发展空间。
“有给初创型公司使用的孵化区,有给已成长起来的中型公司使用的加速器,还有独栋办公区供大型企业作为总部或分总部使用。”张海鸿希望,通过这一企业孵化载体,逐步实现园区项目从培育企业到培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整片区域预计可容纳约300-400家企业。
大健康产业也是产业园重点开发的核心内容之一。张海鸿介绍,园区的大健康板块目前有三大项目在建,包括瑞莲庄(横琴)度假主题酒店、中医药科技创意博物馆等示范性项目以及主题文化街(暂名)等。“未来,将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的示范亮点。”
“最值得关注的是,这座形如一朵玉兰花的中医药科技创意博物馆,将使用最新科技手段,来呈现几千年来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在园区展厅内,张海鸿通过沙盘模型向记者展示,博物馆背后的瑞莲庄(横琴)度假主题酒店是一个医养结合的项目,目前已经封顶;而主题文化街则包括主题商户和特色医疗区等。“游客可以在博物馆中感受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出来还能方便购买中医药相关产品,体验中医药疗法。”
在张海鸿看来,产业园作为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具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
“未来,产业园将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利好,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示范项目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他表示,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产业园将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和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 梁涵 见习记者 郑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