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水浩荡,从广州白鹅潭出发,经番禺、佛山顺德、中山石岐、珠海磨刀门和前山寨,到达澳门的内港北湾。这条被外商称为“澳门航道”的珠江后航道,将粤澳连成一气,通江达海。
千百年来,粤澳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廿载峥嵘,粤澳同心同向,携手共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精准规划和悉心指引下,澳门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宏伟蓝图,事业空间充分拓展,发展天地愈加广阔。追梦路上,广东和澳门共同奋斗,创造了耀眼的“横琴奇迹”,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中刻下了深深的“澳门特色”,为世界奉献了动人的“湾区故事”。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新定位为澳门打开广阔的新空间。站在澳门回归2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广东与澳门无缝对接、深度融合,以不断深化的合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携手奋进!
同根同源
一甲子“同饮一江水”
站在中山市五桂山云迳顶的茶亭遗迹,向北眺望,岐澳古道郁郁葱葱。一百多年前,人们沿着这条香山通往澳门的“茶马古道”,迈步寻梦,一路前行。
路,就像脐带将粤澳两地血脉相连。
自秦平岭南,粤地初开,属番禺、归宝安、隶东莞、入香山,澳门始终与珠三角所在州府县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行政建置关系;而穿街走巷多为黄肤黑发,十分之四籍贯中山,更有清明洒扫、端午竞舟、重阳登高、春节欢聚,风土民情者,为澳门文化根脉。背山面海的妈阁庙飞檐临空,鼎盛的香火寄托着澳门人对幸福的祈愿;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里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的人流缅怀求索强国的足迹……
血浓于水,情重于山,穿越自然的考验、历史的节点、世界的变换,粤澳的深情一直涌动激荡,从未断绝。
年逾八旬的罗雄超,曾是珠海竹仙洞水库的建设者。据他回忆,上世纪50年代末,澳门淡水资源匮乏,居民用水之难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1958年,澳门同胞向广东求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1959年广东省政府决定筹建竹仙洞水库和银坑水库,澳门出资、珠海出力。1960年3月,竹仙洞水库对澳门供水。
时至今日,粤澳人民“同饮一江水”已整整一甲子。今年10月17日,随着第4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正式通水,珠海对澳门增加供水量的同时,还实现了双线路供水。据统计,每年珠海对澳门的原水供应量超过1亿立方米,占澳门原水使用总量的98%以上,见证着珠江两岸人们对澳门同胞的手足情深。
山水相连,同根同源。粤澳携手守望着共同的岭南文化根脉,在澳门历史城区和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两地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相互支持,合作审核修订申报文本,发挥了各自的专业特长,使两个项目先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在粤港澳三地的助推下,粤剧和凉茶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家国情怀,薪火相传。澳门基金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澳门蓝皮书: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7—2018)》认为,澳门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树立了榜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澳门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始终如一地保持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同心同向
十载铸就“横琴奇迹”
从澳门最高点松山山顶远望,气势恢宏的港珠澳大桥蜿蜒绵亘伸向远方,如长虹卧波,又似蛟龙跃海。
这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就像丝带将粤港澳三地串珠成链。20年来,粤澳两地同心同向,一次次上演携手共进的协奏曲。
沿着珠海横琴的环岛东路一路前行,不少工地仍在热火朝天建设中。2009年,这个与澳门一江之隔的小岛有了新使命——建成“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十载春秋,澳门与横琴实现了“共振”。在横琴注册的澳门企业从2009年的5家发展到现今的2157家,澳资企业累计在横琴投资188.33亿美元。仅2019年,横琴新增注册的澳资企业就达745家,比前9年累计数增长52.7%。
横琴之变,折射着粤澳携手共进的坚实步伐。广东与澳门深度合作持续升温:
人员往来日益频密。2003年10月,内地与澳门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随后,内地居民赴澳门个人游开放,为澳门服务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商机。至2018年,内地与澳门贸易额达31.6亿美元,比回归前增长3.3倍;内地居民赴澳门个人游政策推动经珠澳口岸往来人员1.5亿人次。
产业合作更加深入。服务业开放,是粤澳合作的关键突破口。近年来,《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对港澳服务业开放措施深化落实,粤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提质升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粤澳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105.7亿元。
制度创新释放红利。2015年4月,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兼具“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双重利好的横琴,与澳门擦出更多创新火花。实现24小时通关,澳门单牌车便利入出横琴,澳门银行开设分行或法人机构的年末总资产要求从60亿美元降低至40亿美元,首家澳资银行——澳门大西洋银行进入横琴,设立粤澳合作发展基金……广东省商务厅数据显示,横琴自贸片区挂牌至今,落地42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促进粤澳两地优势互补,营商环境趋向国际一流。
“横琴是离澳门最近的试验田,既有粤澳多年合作的良好基础,又有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机遇和国家政策优势。”全国政协常委、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有礼认为,完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内要素流通的政策可在澳门和横琴先行先试。
同心同向20年,“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在这片热土上行稳致远。
同创伟业
逐梦湾区共书绚丽篇章
今年12月10日,满载旅客的首班澳门轻轨列车由氹仔客运码头站徐徐开出,标志着澳门轻轨正式开通运营。未来,澳门轻轨有望在新横琴口岸与高铁无缝衔接,从而将澳门纳入全国高铁网络。
铁路,连向远方,更连向未来。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澳门成为大湾区4个中心城市之一,明确了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这为澳门谋划了清晰的发展蓝图。
粤澳合作向纵深推进。《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接连出台,粤澳两地的合作跃马扬鞭,从蓝图迈向全面落实。
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跨江通道陆续建成投用,澳门一小时交通圈内聚集全球3%左右的制造业产值和接近2%的经济总量。
“随着物理上的连接和制度上的创新,粤港澳之间的融合不断加速。”信德集团行政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超琼感慨,粤澳两地居民深度融入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中。
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公交车站以中药“厚朴”命名,粤澳振兴传统中医、加快产业多元的美好愿景让人期待。“我们将继续发挥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优势,带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副行政总裁冯准说。
截至2017年底,澳门会展业、金融业、中医药产业及文创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增加值总额比2015年增加23.6%,占所有行业增加值总额的8.1%。“参与大湾区建设为澳门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了难得机会。”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会长林卓华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孕育着崭新的生机和活力。从太空俯瞰地球,环绕珠江口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正在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最为星光熠熠的地带之一。
面向未来,更加美好的诗行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写就。珠江的水,香江的风,濠江的灯火,相映写下一幅生生不息的绚丽篇章。
同舟之人,脚步始终坚定,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华章。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晓 黎华联 王彪 袁佩如 郑佳欣 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