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州楼市新政首个周末:市场观望情绪减少,客户决策效率提升

2024-06-03 23:46 来源:南方+

  迈进六月的第一个周末,也是广州发布房地产优化调整新政后的首个周末。虽然1日持续下雨影响了一部分访客量,但市场对新政的反馈却没被这大雨浇灭了热情。6月1—2日,广州房地产市场多个项目反馈“回温”迹象,本次新政之后的主要特点在于:在相较以往咨询量上涨的前提下,客户的决策效率大为提升,市场观望情绪进一步消减。

  据合富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上周旧客回访及新客看房明显增加,楼盘来访量环比增长21%;而成交环比上涨更为明显,上涨37%左右,主要因为新政带动及部分项目价格让利,增强客户信心,缩短决策时间,从而拉升整体成交。成交明显改善的项目,均具备“降首付+降利率+降价”条件,可谓缺一不可。

  广州“5·28”房地产优化调整政策发布后,记者经多方走访、问询开发企业、中介及行业专家评价,感受到大家对本次新政的评价趋向一致:都认为这是一波实质性利好的政策“组合拳”,从信贷、行政、公积金等多维度共同作用市场,目前,市场在量方面的真正回暖仍需1—3个月的释放期,而后进入今年的稳定期。

  观望情绪下降,决策效率提升

  这个周末,一直在楼盘销售榜名列前茅的“红盘”中海大境迎来了络绎不绝的访客,平时每周300组的访问量,在新政出台的这周翻了一倍。从大境项目来看,新政后的市场回弹不仅体现在访问量上,环比新政前一周,该项目的销售额也在政策发布当周实现了翻倍。

  中海大境营销总监高之鸿表示:“近日来,广州住房以旧换新活动加之新政效应,给予市场很强的回暖信号,最明显的是市场的观望情绪在减弱,客户的决策效率提高了。”之前该项目客户的成交周期平均在半个月左右,如今一周内成交的越来越多了。高之鸿透露,“有的客户之前看了两三年,新政后果断出手认购了一套。”

  新政后市场很多项目表现相似。武汉联投置业旗下的天河文津府项目也在上周迎来了小高峰。“28日新政发布以来,来访量明显多了,6月1日成交的其中一套,客户是去年7月就来看过的,后面一直只在线上联系,这次终于成功又把他约回到项目上并成功认购了。”武汉联投置业广州营销负责人罗震说,新政后不少老客户回来了。

  从不少项目反馈来看,业界普遍认为:优化调控政策触底引领房地产市场更趋于稳定,从而也减少了人们的观望情绪,让市场情绪进入了稳定期。

  上述的连环效果反映在项目上,最直接的就是老客户的交易转化率。合生创展广州公司营销与资产经营中心总监何彬透露:“新政策刚出台两三天,一些老客户已经赶在周末前做了决策,大家对市场有了更清晰的预期。”

  何彬认为,此前市场观望氛围浓厚,不意味着大家缺少购买需求,而是缺乏稳定和确定的市场预判,以及一个能促使大家下决策的节点,如今,新政便成就了这样的市场“决策点”,消除了部分观望者摇摆的顾虑。

  合富辉煌广州公司市场首席分析师冯佩云表示,相比较而言,市区项目比外围区域项目表现更为突出,其中300~500余万元总价段的市区项目,在新政及价格优惠刺激下,不少原本首付不足但能承受月供的客户结束观望出手购买,成交改善明显。而外围刚需客户观望情绪依然较强。政策的叠加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市场正在向好,相比2023年的大起大落,本轮筑底回暖行情虽然缓慢,但预计将会更平稳、更可持续。

  供需双向释放,市场流动增强

  新政后,市场反应及时反响热烈,大家对未来的期待更加明朗。“发布后就有越来越多的业主和买家来咨询了。”万科城市之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咨询的业主都是以F区为主,因该楼栋已拿到房产证,且已有不少房源在二手平台售卖,其余没有拿到房产证的区,暂时少有人问津。

  根据贝壳广州市场行情数据显示,“5·28”新政后全市二手房新增挂牌数双倍激增,成交均价也突破该月最高额度。很多二手房因其现房条件、区位优势、成熟配套等,依旧是买房者心中的佳选,而此次新政对限售政策的放开,或将大大增加二手市场的供应量和流动性。

  上述万科销售人员表示,近日来新入市的次新房增多,一定程度上会分流新房的购买力。“一些没满2年的次新房,之所以着急出手,原因之一就是此前买入时利率较高,现在利率低至3.4%,显然更具备吸引力。”

  面对次新房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何彬认为应该分短、中期不同方向来看,首先,短期内确实会对一手市场造成一定影响,带来新房销售的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挂牌量增加,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类型更多了,对刺激市场回暖,消解观望情绪有助益。

  供需两端均得到了释放和满足,本次新政的一大特点就是让“上车”和置换都更加容易,相比之下也使得“得新”比“去旧”更加容易。从前,对很多人来说,卖旧是买新的必要条件,如今,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降至新低,买新房不再需要前期筹备大量资金,减轻了消费者的顾虑。然而,卖旧依然是市场绕不开的一道关。

  这时候就凸显了利好叠加的效果,广州的住房“以旧换新”在新政的叠加下更加突显出了服务的兜底性和惠民性。高之鸿表示,大境项目的一部分新增客户缘于新政影响了置换的逻辑和顺序,部分客户买新房不再被“卖旧”这一前提牵绊,无需依靠置换先行筹措首付款,旧房子可以交给置换团队慢慢卖。

  罗震告诉记者,天河文津府是改善型项目,绝大多数客群是置换群体,以“卖一买一”的形式优化资产、改善住居品质是其主要途径。该项目是广州市首批“以旧换新”项目,5月以来,“以旧换新”客户成交新房十余套,其中一位客户刚于上周五成功卖出一套旧房。新政之后,从“先卖后卖”变成了卖与买同时进行,有效释放了一二手市场供需两端的压力,打通了两个市场间形成流通闭环的“堵点”。

  简言之,用房地产业内人士的通俗说法来说,面对如今以“刚需型”和“改善型”为主力军的房地产市场,新政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能否“换得起”和应该“何时买”的问题,不少人也都在新政里找到了答案。

  利好“政策包”后楼市怎么走?

  “5·28”新政在市场中掀起了新的高潮,很多人也未来的市场走势有了新的预判:区域间、板块间、项目间的竞争更加剧烈,市场也将随之加速走向分化,这似乎也是业界的普遍共识。新政对中心城区的利好不言而喻,楼市在经历“去泡沫化”之后,还剩下些什么?

  在新政取消限售,并创新以行政区为套数认定单位的那一刻,区域竞争也进入了更深一层的领域,有了更加多层次的变量与涵义。未来市场“卷”的是什么?在城市的发展中,哪怕是区域性利好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固步自封只会在未来的市场冲浪中被大浪淘沙。

  科技感、得房率、梯户比、好物业……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如实体现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客户要求愈来愈高,产品性价比与品质均要不断优化提升,过往紧紧围绕看地段、看户型、看装修的时代已成过去式。营销总监们深知: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卷的绝不是价格,而是好产品与好服务。

  “商品房会越来越归于资产属性,核心区域的核心资产依然有其核心客户群,这样的产品不会因市场环境受太大影响。随着保障房体系不断完善,未来住有所居也不再是梦想,房地产的价格内卷意义不大。”在何彬看来,市场回归居住属性之后,未来竞争的核心就在于好产品、好服务。

  去年,罗震团队做了一个专业课题,专门研究同一地段的新老房子价格机制,预判新老产品之间可能出现的价格比为1:0.8。罗震认为,随着广州商品房设计规范标准不断完善,如今的新房得房率均实现100%,相关精装地库、风雨连廊、室内泳池、社区商业等配套利好加持,从同一板块来看,人们对新房的购买欲望肯定高于老房子。

  当前,商品房市场的建设、设计、配套等都在与时俱进,罗震透露,老产品的红利已经在前几年被最大限度兑现,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开始卖掉核心板块的老房子,改换新晋当红板块的新房子。

  “现在买房看的是‘微板块’,比如天河的奥体板块,虽然没有珠江新城那么核心,但是随着这两年主城供应量加大,该板块内高品质新房集聚,竞争十分激烈,同一地段的其他旧项目,显然性价比就低了下去。”罗震说,当前,不仅区域间分化,更多分化正在走向微板块,相关行情分析已经到了以项目为单位的精细化层面了。特别是对应新政的购房以行政区作为最小认定单位,罗震期待广州接下来出台更加细化的政策:“武汉最近每个区都有各自的利好政策,因区施策力度比较大。比如买房补贴、税费减免等。”

  除了对C端的政策利好外,如今行业内卷也让不少企业不得不持续增加成本,目的是进一步做好产品和服务。何彬认为,有好的产品和服务消费便不需要刺激,无论何时人们都愿意为美好生活买单。“全力保交付、保交楼只是行业的底线,还需要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倾斜。”何彬说。他期待政府扶持更多的B端、做强品牌,力推白名单落地见效,持续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南方+记者 郎慧 钟晓宇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