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系列专访:松山湖畔生长出一片“创新雨林”

2021-10-23 12:29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记者/李健鹏 黎妙娟)半个世纪以来,诞生了一众科技巨头的硅谷被认为是创新创业的代名词。无数人曾探究硅谷崛起的秘密,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创新“雨林法则”,认为在硅谷存在着一种类似于热带雨林的创新生态系统。

  松山湖高新区作为我省17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之一,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与硅谷一样,也生长出了一片茂密的科技创新“热带雨林”,正展现着作为东莞创新引擎的发展活力。

  2020年,松山湖高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1.82亿元,居东莞全市镇街前列。截至目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6家、新型研发机构30家、国家级孵化器14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个。R&D占GDP的比例达15.28%,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规上企业研发中心覆盖率达56.93%。

  为探寻松山湖高新区科技创新“热带雨林”得以茁壮成长的秘密,南方网专访了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产业发展局副局长韩志祥。

松山湖鸟瞰图(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搭建特色平台,厚植创新土壤

  记者:创新创业需要良好的平台作为支撑。松山湖高新区是如何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的?

  韩志祥:近年来,松山湖高新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为整合松山湖在区位交通、产业链基础、大科学装置集群、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我们建设了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东莞市的“政策先行先试特区”,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摇篮,年轻科研人员聚集地以及“创新创业不夜城”。围绕这个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我们积极建设以智能制造、新材料、高分子材料、工业设计、机器人等五大板块创新工场,大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和成果转化。目前以这个创新创业社区为标杆的应用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平台已经成型,推动松山湖高加速构建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截至目前,松山湖的新型研发机构已服务东莞企业超过5.5万家,技术合同超34万份,累计孵化企业近1500家,成为辐射带动东莞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还着力扶持成果转化新模式平台建设。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在园区成立的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家专注于机器人及相关行业的创业孵化基地,致力于为机器人企业集聚发展提供优质空间。为推动该基地发展,松山湖高新区出台了专项政策支持,在场地租金、运营经费等方面予以扶持,为基地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共同努力,2017年,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被评为广东省创业孵化基地,次年更是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截至2020年底,该基地已先后引进孵化实体超过90家,成功率接近80%,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在孵企业市场估值已超百亿元。

  同时,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我们还建立了龙头企业牵头的专业化、资源化行业技术平台。以华为为例子,目前我们积极推动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建设,依托东莞先进制造业和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打造运动健康标准研发平台、生态企业产品测试认证平台、科技企业产业加速器、生态创新示范平台,构建“硬件+软件+服务”“科技+体育”“技术+服务”的复合业态,进一步吸引相关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聚集,推动技术成果产出和转化项目落地。截至目前,已有5家东莞本土运动健康领域企业接入华为运动健康生态体系。

  着重引才育才,播下创新种苗

  记者: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资源。松山湖高新区如何引进和培育人才,为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支撑?

  韩志祥:松山湖高新区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近年来,我们围绕“人才特区”建设目标,大力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同时做好配套与服务,积极打造政企联动的引才、育才生态链。

  人才引进方面,松山湖高新区设立了人才专项资金,并印发了《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新引进人才综合补贴管理规定》《东莞松山湖高新区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不断提升人才吸引力。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拥有各类国家级人才68名(双聘院士21名);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27个,占全市71%,省“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2名;市创新科研团队28个,占全市52.8%,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5名,市特色人才299名,基本形成顶尖前沿技术研究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研发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梯队。

  近年来,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机遇,松山湖高新区还着力把引进港澳科技人才作为工作重点。为此,我们还大力打造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推动港澳人才和项目集聚。目前,该基地已引入港澳项目72个,并成功入选全省首批10个“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成为了松山湖高新区引进港澳创新资源,吸引港澳人才来莞创业就业,推动人才、项目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抓手。

  人才培育方面,松山湖高新区在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的依托建设单位,为全国唯一的高新区入选单位。借此契机,我们目前重点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加强对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依托这个基地,我们聚焦国际化师资组建、体系化课程设计和实战能力培养,加快形成覆盖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具有湾区特色的技术转移人才培训体系。截至目前,基地共举办了三期初级、两期中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和两期国际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吸引了全省超过2000名学员报名,并最终通过学员超过500人。

  加强融资扶持,引入资金活水

  记者: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实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力量,但普遍面临资金缺乏和融资困难问题。松山湖高新区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

  韩志祥: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基金集聚发展计划、科技企业融资支持计划、上市企业培育计划等一系列融资扶持计划,松山湖高新区不断加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着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通过基金集聚发展计划,我们着重促进各类投资基金在松山湖集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创新型企业。目前,园区基金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截至2021年6月,松山湖高新区纳入统计基金公司127家,基金总规模达548.59亿元。

  通过科技企业融资支持计划,我们着重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21年8月,该计划累计向园区91个单位273个项目拨付科技金融补贴与奖励资金约1110万元,推动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通过上市企业培育计划,我们注重鼓励企业上市挂牌,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目前松山湖高新区涌现出了更多、更具实力的上市企业。截至2021年8月,园区拥有上市企业5家,占全市11%,名列全市第二;拥有上市后备企业32家,占全市15%,名列全市第一。

  此外,我们还设立了总规模达10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主要投向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后备军企业等创新创业团体,重点支持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入驻项目、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优秀企业和团队,以及松山湖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计划扶持项目。通过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我们希望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松山湖开展创新创业,更多具有成长潜力的优质创业项目在松山湖培育、孵化。

  提高转化效率,分享科创硕果

  记者: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双创基地重要使命之一。为此,松山湖推出哪些创新政策和服务?

  韩志祥: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我们印发了促进成果转化专项政策《东莞松山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主要聚焦四方面工作推动成果转化提质增效,包括瞄准创新优势资源,引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落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和中试验证基地;引导成果转化方向,支持开放前沿技术应用场景;活跃技术交易市场,全面支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等。

  在实践中,我们着力推动大科学装置、重大创新平台等松山湖特色优势创新资源成果落地,积极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等进行成果对接及转化落地提供周全的服务,不断推动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

  2020年8月,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相关技术催生的首个产业化项目,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装置研制成功,将为我国肿瘤治疗带来技术性革新。松山湖高新区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资助、租金补贴、研发资助、研发机构建设等政策组合推动散裂中子源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项目落地松山湖。其中,创新性设立信托计划,帮助核心团队完成让利性持股,以助推BNCT项目公司加强人才的引、用、育、留。目前,松山湖高新区、国科控股和高能物理所三方已签订合作意向书,预计于11月内完成公司设立。

  通过提供系列贴心服务,我们希望能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让创客们在松山湖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也让更多人分享科技创新发展的累累硕果。

编辑:苏运菊   责任编辑:李美仪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