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汤文诗)8月23日,2021年广东省节能宣传周正式启动,活动主题为“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活动期间,宣传周主办方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能源局,承办方广东省节能协会,联合南方网推出了广东省节能宣传周《节能专家访谈》专栏,邀请到广州市设计院集团顾问总工程师,绿色低碳技术和近零能耗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屈国伦进行专访。主持过多项重大的低碳节能设计项目,善于解决各种复杂的工程技术难题的屈国伦,对建筑节能提出了创新观点。
记者:什么是绿色建筑?
屈国伦:绿色建筑,就是建筑在全寿命期内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向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使用的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记者:我省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如何?
屈国伦:自从国家推行绿色建筑以后,广东省也积极响应,在绿色建筑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既有量化目标又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对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建筑领域的酒店行业为例,随着国家推行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不少酒店自主开展了一系列节能降碳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一些做到了比政府颁布的能耗限值引导值都要低,证明大家都很重视节能降碳工作。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不是主要从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而是采用了一些不合理的干预手段,例如定时关空调、减少新风,或者把空调温度提的太高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这种节能方式与绿色建筑“健康、舒适”的目标不一致。
记者:建筑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有哪些潜力?
屈国伦:以华南地区的公共建筑为例,能耗占比最大的就是中央空调,空调能耗大概占建筑能耗40%-50%。目前来讲,大部分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比较低,在实现节能减碳上潜力比较大。
按照实测数据,公共建筑的空调制冷机房能效大概在3.0左右,而我们做过的高效空调项目的能效可以做到5.0至6.0甚至更高,这中间大概可以节省50%的空调能耗,所以说降低建筑能耗带来的减碳潜力非常大。
记者:建筑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有哪些挑战?
屈国伦:建筑的寿命很长,实际上建筑的绝大部分碳排放源是运行的几十年间消耗的各种能源,因此在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应该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通过超高效能源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碳中和,这是我们现在研究并努力的目标,当然也遇到一些阻力,但这个趋势是不变的。此外,我国存量建筑的规模非常大,还必须大范围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节能改造涉及投资回报期、工程建设体系、产权、管理等问题,在技术路线和实施路线上都有一定的挑战。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完成了多个带能耗、能效目标的全过程低碳综合解决方案设计、咨询项目,协助投资方和建设方把控设计、施工、运营等每个环节,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模式。比如说珠海长隆海洋科学馆项目,通过建筑低碳综合解决方案的思路进行设计,获得了绿色建筑三星认证,空调系统能效达5.0以上;珠江新城的广州新图书馆,通过节能升级改造,每年的能耗减少近15%,成功创建了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白天鹅宾馆通过更新改造,节能率高达40%,单位营业额能源费用在全国五星级酒店中最低,每年省下能源费用近1900万元,成为G20全球最佳节能实践“双十佳”案例;广州天河岗顶的商业综合体地中海广场仅是空调改造一项,就可每年节省400万度电。
记者:建筑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的路径是?
屈国伦:建筑能耗主要包括空调、照明、电梯、热水这几大项目,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基本从这几方面着手,既要关注设备本身的能效,更应具备系统思维,对各项节能技术进行集成、整合和应用创新。每个建筑都要提出明确的能耗及能效目标,并按几大项目进行目标分解。
此外,还要结合本地的特点投入有针对性的节能技术,我觉得华南地区的建筑,要特别注重做遮阳和自然通风,现在我们很多高层建筑都是一个“玻璃盒子”,可以在外观设计上增加一些竖线条或横线条进行遮阳,并增加可开启窗户面积,居住舒适度会有所提高,也可以一定程度减少空调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提升空调系统能效,要是每栋大楼都用上了高效空调系统,整个建筑的能耗可降低25%~30%,对实现建筑碳中和意义重大。
现在很多民营企业的项目比较有意识主动要求做高效空调系统,国企和公共机构在这方面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我们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在更多的项目中引入EPC、BOT、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推行带能效、能耗目标的全过程低碳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建筑领域节能低碳发展的长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