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碧波荡漾,锣鼓喧天,龙舟竞发。今年6月30日,茅洲河龙舟邀请赛在深圳宝安区燕罗湿地河段举行。这已是省级碧道试点茅洲河连续两年举行龙舟赛。更早之前的6月6日,揭阳普宁时隔12年后在练江举行首届“贤德揭阳”端午龙舟竞赛。
这两条曾经黑臭严重的河流,水质持续好转,部分河段已建有湿地公园等亲水景观。
茅洲河、练江的变化,正是广东发挥河长制的关键作用,打好碧水攻坚战的缩影。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较中央要求提前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湖长体系的基础上,广东形成了总河长高位推动、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各部门协同联动的机制,治水合力逐渐形成。
广东还通过深入实施“五清”“清四乱”“让广东河更美”专项行动,高标准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转向“有实”。2019年5月,广东作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5个省份之一,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治水新局▶▷
五级河长全覆盖社会各界齐参与
作为村级河长,珠海市横琴新区荷塘社区党总支书记洪锦芳,几乎每天都会到天沐河边巡河,看看周边有没有人往河里乱丢垃圾,敦促养殖户清退笼箱养殖。
“在上级河长的推动下,天沐河相继实施了截污、雨污分流等工程,今年起又响应省里的号召,力争率先在年底建成大湾区碧道试点段。”洪锦芳坦言,看着新区的母亲河越来越美,他更有信心和动力,带领群众保护好河流生态。
在广东,庞大的河长队伍正深入治水的“毛细血管”。
2017年底,我省较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体系;2018年6月,较中央要求提前半年全面建立湖长制,如今,广东已设立五级河长3.3万名,并将河长湖长体系延伸至村小组一级,实现江河湖库乃至小微水体管护全覆盖。
各级河长湖长主动履职尽责,推动河湖治理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截至2019年9月,全省五级河长(含河段长)巡河人数超过847万人次,其中省、市、县三级河长巡河发现问题21844个,93%已落实整改。省、市、县三级河长共发出河长令854件。
除了官方河长,社会各界也纷纷参与进来,人人都是河长的氛围日益浓厚。在江门鹤山市桃源河、广州市海珠区等地,记者见识了丰富多样的护河力量——民间河长自购无人机天天驻守在河边、人民警察当“河道警长”威武护河、“河小二”护河员是清扫河岸的“总动员”……
社会公众还可通过“广东智慧河长”、粤省事等平台,拍照上传并反映河湖问题,做河长们的左臂右膀。
截至目前,全省共组建各类护河志愿者队伍5479个,开展志愿行动3603场,发动36万名志愿者参与,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新格局。
渐进升级▶▷
打响治水大会战誓让广东河更美
广东全面推行河长制中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河湖治理渐进升级。
今年汛期,江门开平市老人周玉妹一家再也不担心台风来了。他们告别了居住数十年的旧木船,上岸住上了50多平方米的新家。
在开平,200多户以船为家的居民今年陆续“洗脚上岸”过上城市人生活。在市级河长的牵头推动下,当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各部门、镇街共同推进整治。如今,苍江河道通畅,水质逐月好转,群众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整治住家船,正是江门开展“五清”和“清四乱”的重要举措之一。
去年9月,广东省第1号总河长令对开展“五清”(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专项行动作出动员部署。我省将水利部部署的“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与“五清”专项行动结合开展,作为河湖治理1.0版。
截至8月底,我省共排查出“四乱”问题7512个,已整治销号7381个,销号率为98%。完成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15780个。完成城乡黑臭水体清淤疏浚428条。清理水面漂浮物1164万吨,基本实现主要江河湖库无成片垃圾漂浮物。
河湖美不美,水质是关键。我省去年起开始实施“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将其作为三年内广东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及治水的重要抓手,打造河湖治理2.0版,系统实施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管控水空间、提升水景观、弘扬水文化等八项重点任务。
一年多以来,这场有声势、具标志性的治水大会战正在全省各地打响。如今,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主要江河干流水质优良。广州、深圳市的黑臭消除比例均达90%以上。污水处理管网不断延伸。持续增加的湿地公园提升着南粤水环境、水生态。中小河流治理长度在去年累计突破一万公里的基础上,今年新增876.5公里。
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在各级河长引领下,广东正向这个目标坚实迈进。
与民共享▶▷
建万里碧道打造生态文明建设亮丽名片
治水护河,最终要实现与民共享。万里碧道建设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广东河湖治理的3.0版。
一座座飘逸动感的桥梁飞架于开阔的蕉门河面。河上,常常可见青少年坐着五颜六色的皮划艇不时穿梭。全长6260米的一河两岸被称为南沙的“城市客厅”。
蕉门河碧道是大湾区碧道试点段之一。“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随着万里碧道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一美好的愿景将在南粤越来越多河流成为现实。
万里碧道规划建设,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最终使广东万里碧道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好去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好窗口。
今年,我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率先开展了长180公里,分布于18个地市的“1+10”省级碧道试点建设。到2020年5月,基本完成“1+10”省级碧道试点任务。到2022年,初步建成不低于5000公里的万里碧道,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从河湖治理的1.0到3.0,既渐进升级,又协同推进。面对艰巨紧迫的任务,广东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制度和手段,提升河湖治理能力。
广东针对珠三角和粤东粵西粤北地区不同特点和发展定位,按照“构建绿色生态水网”和“打造平安生态水系”两种模式推进河长制,并实行差异化考核。
2019年7月,省河长办发布2018年度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江门、广州、韶关、深圳、珠海、河源、阳江等7市被评为优秀等次。省财政将在2019年河长制湖长制国务院激励资金中安排予以奖励。
依靠信息化支撑,以科技助力河长履职。我省各级河长利用“广东智慧河长”平台实现在线巡河、督办河湖管理日常工作,治水更加精细化。
珠江奔流,上善若水。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广东河湖管护创新实践不断升级,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河湖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见证观察
有温度有力度
实施河湖长制
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格局
广东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体现了五个“度”。一是“有高度”:较中央要求提前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湖长体系,镇级以上全部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总河长制。二是“有广度”:广东自上而下建立了“党政领导、河长主导、流域统筹、部门联动、系统治理”的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三是“有力度”:从实施“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到深入开展“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再到高标准规划建设万里碧道,广东河湖治理创新实践渐进升级,既向纵深发展,又横向拓展,力度空前。四是“有温度”:始终坚守河长制“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过程中,关注群众诉求、守护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是“有热度”:广东大力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河湖治理和保护,推动形成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格局。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