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滨海湾新区将建成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

2019-07-02 10:29 来源:南方网 郭文君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 郭文君)5月26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审议通过《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下称《新区发展总规》)。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正式印发《新区发展总规》。《新区发展总规》是指导东莞滨海湾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的首个省级新区的发展规划。

  《新区发展总规》明确了滨海湾新区的四大战略发展定位,分别是:从服务大湾区发展大局层面,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从服务省发展全局层面,提出打造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从服务东莞市发展层面,提出打造东莞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从对标先进城市发展角度,提出打造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战略定位的确立,强化了新区建设发展的战略价值和城市追求,体现了新区新时代新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空间布局

  搭建“一廊两轴三板块”

  《新区发展总规》提出构建“一廊两轴三板块”的总体空间布局。“一廊”指依托沿海岸线资源统一谋划,打造一条40公里长的滨海景观活力长廊,成为立足东莞、面向湾区、链接全球的滨海总部经济带。“两轴”是城市中轴和城市发展功能轴。城市中轴将集中展示滨海湾新区生态特色、人文活力和城市形象。城市发展功能轴则将引导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建成世界一流的商务、生态、人文活力街区。“三板块”指支持莞港共建、联合开发,按照“一核两翼”布局,差异化打造三大板块。其中,核心板块为沙角半岛板块,将统筹推进TOD导向的站城融合发展,打造生态智慧宜居的都市核心区,并以深茂铁路滨海湾站为节点,形成与深圳大空港地区和广州南沙新区高度互动。东翼为交椅湾板块,将重点吸引科技型独角兽企业集中设立研发总部,打造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相关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之芯”。西翼为威远岛板块,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并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创新,谋划建设湾区高水平大学。

  《新区发展总规》还透露,滨海湾新区将开展战略空间留白,为远期重大项目建设预留空间,并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适时开展粤港澳创新合作岛规划建设。

  产业发展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中,东莞提出谋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滨海湾新区被寄予引领东莞发展“未来之城”的厚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新区要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因此,新区将服务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大局,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着力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区发展总规》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海洋经济和生物产业;着力培育高端制造业总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方向,依托东莞制造业优势,聚焦高端制造业总部,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新区设立高端制造业全球总部、亚太总部、地区总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总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集聚国际化高端服务业资源,引进港澳台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机构,对接港澳台现代服务业标准,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优质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交通布局

  打造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新区发展总规》提出,强化滨海湾站枢纽功能,拓展滨海湾站轨道交通网络,全方位对接东莞轨道交通网络,加强与深圳、广州的轨道交通衔接。积极推动滨海湾站接入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加快推进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研究将中南虎城际(赣深高铁南沙支线)、广深第二高铁(以联络线的形式)接入滨海湾站。

  推动沙角半岛港澳客运码头建设,开通至香港、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内有关城市的快班航线,并增设相关进出口岸,支持“湾区快线”项目规划建设,构筑湾区特色水上交通体系。设立滨海湾片区候机楼,依托穗莞深城际轨道等便捷通道,高效衔接深圳、香港、广州三大机场。在内部交通体系方面,新区的路网密度将达到8—10km/km2,并实现公交分担率超过50%。

  生态建设

  建立三级生态廊道

  《新区发展总规》提出打造新区三大绿心。结合新区森林资源集聚、农田集约发展等优势,着力打造5000亩的威远岛森林公园、4000亩的滨海湾中心农业公园和2000亩的磨碟河湿地公园三大生态公园。

  依托新区水系资源丰富的生态体系,建立三级生态廊道。一级生态廊道以滨海岸带、太平水道、磨碟河、茅洲河等为主要载体,依托海岸湿地、海岛、优质岸线等自然生态资源,构建公共岸线、滨海公共文化设施、海滨公园等滨海活力空间,打造科普教育、观光体验、生态环保、休闲游憩等类型的主题游径,培育宜居宜游的生态海岸带。二级生态廊道以内部河涌水系、道路绿化带、城市公园等为依托,发挥连通串联功能以及城市行泄通道、生态隔离、景观美化、休闲游憩等综合功能。三级生态廊道以城市与社区绿道、道路绿化带、街头绿地等为依托,服务于社区环境绿化、景观美化和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打造制度新高地

  争创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

  在事权方面,根据滨海湾新区建设发展需要,探索以授权或委托形式,赋予滨海湾新区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及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在政策保障方面,支持新区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复制应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熟政策,推动各项创新政策在滨海湾新区落地。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省级权限范围内的先行先试政策,可探索以适当的形式在滨海湾新区同步开展试点。在与港澳合作方面,深化与港澳在文化、教育、医疗、青年创新创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落实CEPA及系列协议的开放措施,支持深化和探索新区与港澳合作机制。

  ■相关

  滨海湾新区发展目标

  到2022年,起步区框架基本成型,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制初步建立,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初步建成,若干千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稳步落地,新区基础路网基本完善。

  到2025年,新区产业和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港澳协同、国际协作平台作用凸显,促进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智慧城市基本成型。人口规模达2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500亿元。

  到2035年,全面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东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作用充分显现,建成宜居宜业湾区新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对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凸显;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绿色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环境优美的生态格局。人口规模达5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2000亿元。

编辑:王淑南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