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在改写深中速度的同时,也在重塑中山尤其是翠亨新区马鞍岛的区位优势。一个标志是,深中通道立项前后三个月内,中山周边城市主动与中山市签署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协议,并积极参与协调跨区域干线路网对接事宜。
在深中通道的两端连接点,中山今年正式提出启动“东进”计划,而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也透露出加大“西协”步伐的信号。
“高标准建设‘城市新客厅’”“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最好的技术、最优的方案、最精细的管理,加快前海城市新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光明科学城、大运新城、宝安中心区等片区规划建设”。2019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指引,制定城市设计指南和工程建设导则,打造国际一流的时代精品、城市杰作。其中,前海城市新中心、宝安中心区等片区的规划建设,就位于深中通道东侧。
而深中通道另一侧,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将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其中最受关注的举措,就是中山对深中通道西岸登陆点翠亨新区的规划调整。
根据日前刚刚结束公示的《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对原有的用地规划、功能片区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在原有的规划中,马鞍岛中部规划为“依托英皇集团全球华人文化村项目的多元服务中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广东省对翠亨新区的功能定位要求发生了转变,其中,马鞍岛中北部地区由原来的产业用地为主调整为以新型产业用地、综合服务、科创研发为主的综合功能区域;另外,创新产业集聚区的东南侧物流—工业混合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先进智能产业区也进行了用地调整,东部沿海的工业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
当前,一个新的交通网络正在马鞍岛形成:在建的深中通道、中山客运新港,以及规划中的广珠城际和深茂铁路等交通设施,将促进马鞍岛融入大湾区城际网络,未来可以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一小时达到深圳前海、广州南沙、香港机场、澳门、珠海等核心地区。
一个新的城市空间和产业平台在翠亨新区铺开——一个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双心、一轴、多廊、六区”的空间结构将出现在马鞍岛及周边区域,沿翠海道打造多元功能的城市综合发展轴,提升发展区、北部综合服务区、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智造区、客运码头商业商务区、生态休闲区等六个功能区依次铺开。
综合中山市近年来在片区发展、土地政策调整等重大规划、政策和行动来看,翠亨新区被作为该市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阵地,产城空间的规划建设将深圳前海作为对标对象,利用与珠江东岸更为密切的产城互动,打造珠江西岸城市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