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并且进行了隔离治疗。今天上午,王广发在隔离治疗后首次发声,表示“高度怀疑是病毒先进入结膜,而后再到全身。如果这个推测成立,则我的防护盲点就在没有戴防护镜”。
他写道:“一个重要的线索是,我回京后出现最早的症状是左下眼睑的结膜炎,很轻。2-3个小时后出现了卡他症状和发热。基于我看到的病例,还没有以结膜炎为首发表现的。当时我还以此为依据,把自己排除在新冠状病毒肺炎之外,而更多地考虑是流感。但经抗流感治疗无效,发热时断时续,最后做了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现阳性。说明我的结膜炎很可能也是新冠状病毒引起,而且是局部结膜首发。”
这一消息引发了公众高度关注,许多人纷纷购买护目镜以求自保,一些网络电商平台上的护目镜甚至脱销。
病毒是否会通过眼结膜渠道传播?普通老百姓有必要佩戴护目镜吗?南方+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
问: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他表示自己可能是通过眼结膜感染的病毒,病毒是否会通过眼结膜渠道传播?有必要购买护目镜吗?
宋铁:虽然不知道王广发主任是否确实是通过眼结膜感染的病毒,但在SARS中是有出现这种通过眼结膜传播的情况。其实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眼结膜传播,包括水痘、流感等呼吸道疾病,这是很常见的。本身在院感防护这一块就有对眼部的防护,如果医生有高危险度的操作,像气管插管、呼吸道吸入物的取样检测工作,都要进行这种三级防护或者是二级以上防护。普通老百姓没必要购买佩戴护目镜,因为不接触到病人,眼结膜传播要比较近距离接触才会发生。
所以现在我们就等武汉的这些分析,他们没有拿出来一个流行病学资料给我们,我们就不知道这种病毒的院内感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传播机制。SARS的时候我们是知道的,现在我们确实看不到,广东省病例少,我们现在也看不到这种问题。
【记者】李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