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坐拥47家“国字号”基地, 广东如何用好?

2021-08-13 09:25 来源:南方网 昌道励

  日前,商务部发布新一批认定的105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广东共有6家入选。分别是佛山市顺德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机械装备)、广州花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声频电子)、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软件和集成电路)、河源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惠州市惠东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鞋类)、普宁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内衣)。

  来自广东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加上本次新增的6家,广东共有47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商务部认定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优势在于具备长期成长性,能带动当地发展。”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接下来广东各基地要更多地在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注重技术含量、研发力量、专利拥有数、国家级实验室数量和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布局◆

  基地区域布局更趋均衡

  “广东新增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都是产品在市场上影响力较大、规模较大的,比如纺织服装产业;或者是产品有发展潜力的,比如电子信息产业。”白明认为,入选基地的产品有很多是带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体现广东外贸均衡发展。

  商务部认定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主要考察基地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基地出口规模和水平、基地出口转型升级主要进展、地方政府基地发展规划和配套支持政策等指标。本次广东新增的6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都呈现出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完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配套能力强的特点。

  在佛山顺德,加上本次新增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机械装备),这里已拥有4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涵盖家电、家具、五金和装备制造领域。疫情下顺德外贸发展韧性十足,据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统计,今年上半年,顺德外贸进出口总值1199.1亿元,同比增长29%。

  而在广州市花都区,声频电子产业是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之一,产品覆盖智能音箱、无线耳麦、麦克风、舞台灯光、电子电器等。目前基地内高新技术企业220多家,总产值约211亿元。

  在珠海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结构以芯片设计为主,材料设备、生产制造和封测产业蓄势发展。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数据,2020年珠海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额规模跻身全国前十。

  河源高新区则以珠三角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为依托,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具有高附加值电子信息产品,聚集了一系列完整的智能通信终端产品产业链条。基地共有各类电子信息类企业170家,规上企业占比23.5%,2020年实现总产值328.32亿元。

  惠州市惠东县鞋类基地的女鞋产业,更是占据了我国的“半壁江山”,是全球重要的女鞋采购基地之一,全县有制鞋上下游企业5609家,产业链完善。2021年上半年全县产鞋4.4亿双,同比增长33%,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35%。

  而在揭阳普宁市,这里聚集了纺织服装企业近4000家,其中从事内衣生产及关联产业链的总就业人数40多万人。目前,普宁已形成从纺纱、织布、印染、辅料、配件、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庞大产业链配套,是我国内衣产业集群地的重要板块之一。

  广东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加上此次最新认定的6家基地在内,广东省共有73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其中国家级基地47家,省级基地26家。“实现珠三角每个地市至少1家国家基地,全省每个地市至少1家省级基地的目标,基地区域布局更趋均衡。”广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

  ◆集聚◆

  产业集聚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惠州惠东县龙源鞋业的车间,500多名员工在3条自动化流水线上赶制订单。“今年以来订单都不错,海外订单已排到明年5月了。”龙源鞋业董事长林小虎说,童鞋是公司的优势产品,目前已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自全球疫情以来,外贸企业面临多重挑战。“我们将集中优势聚焦开发高科技应用,借助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争取更大的市场,并在基地的帮助下寻找一些新的尚未被发现的市场。”林小虎说,惠东成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有助于提高惠东在鞋业制造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资本和人才到惠州。

  “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可以享受基地提供的设计、研发、检测、展示、营销、人才培训等各类公共服务,还可以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于与提供优惠公共服务有关的设备、技术购置,系统和技术开发,资料购置等费用开支,可申请专项资金扶持等。”在河源高新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美晨通讯行政人事总监温志彬说。

  “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后,企业能有效利用当地资源,降低物流成本,节省大量时间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当地税收。此外,在产品研发、试制、试模等方面,可不断加快进程。”西可通信技术设备(河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涛说,在经历了技术转型、产业升级后,公司已从纯出口型企业转变为同时承接国内生产制造及销售的企业,部分产品出口到瑞典等欧美国家。

  来自广东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广东全省外贸转型基地特色产业企业38万多家、规上企业约1.5万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产业和贸易有机结合的重要平台。”白明说,地方可以根据产业集群情况,建设产业集聚区,支持相关产业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新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推出将进一步提升地方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效应,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转型◆

  如何用好这块“金字招牌”?

  “从国家层面看,对外贸的支持不能像‘撒胡椒面’似的,而应‘集中力量办大事’。”白明认为,众多区域的专利技术、品牌价值等核心竞争力都不一样,“那么谁的核心竞争力大,谁最有发展潜力,就应该先支持谁。”

  自2011年商务部公示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名单以来,全国共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78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考核一次,并视考核结果做出“考核通过、限期整改、取消命名并摘牌”等相应决定。

  坐拥47家“国字号”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广东应如何用好这块“金字招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主任陈万灵认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认定,是“锦上添花”。“建议基地在企业做品牌的艰难爬坡过程中,适当给予补贴。同时,为企业做融资担保,加大进口贴息力度,用高薪、退税等方式留住人才。”

  对于基地内的企业来说,外贸转型升级一直在路上。“目前国内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迅猛,加上国外疫情影响,导致国外部分芯片缺货。本土企业应跟紧市场步伐,用自主研发的产品占领更大市场。”炬芯科技公共事务总监周宇鑫坦言,芯片研发周期长,风险大,希望基地能就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补贴,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在国光电器党委书记、副总裁郑崖民看来,外贸转型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告别过去的“代加工技术含量低”“落后式生产”和“利润薄弱”等标签,与国际大厂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从最初的依附国际大厂发展成相互合作,平等互助共赢。

  “希望能进一步加强转型升级所需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持。”郑崖民说,电子电声产业的高端软件人才引进十分困难,希望在人才引进上,给予基地更多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同时,龙头企业的发展能起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作用,希望基地协调地方政府拟定一些补贴政策,对龙头企业研发相关的专题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升级“国字号”,这6个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凭什么?

  商务部认定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主要考察基地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基地出口规模和水平、基地出口转型升级主要进展、地方政府基地发展规划和配套支持政策等指标。本次广东新增的6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都呈现出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完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配套能力强的特点。截至目前,广东共有73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其中国家级基地47家,省级基地26家。

  广东新增 “国字号”基地名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机械装备)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声频电子)

  ◆广东省珠海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软件和集成电路)

  ◆广东省河源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鞋类)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内衣)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实习生 高悦琪 宋可非

编辑:陈司悦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