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州南沙前三季度GDP增速领跑广深21区

2019-11-19 10:10 来源:南方网 柳时强 黄颖川

  光,深邃遥远。为了靠近它,追光者唯有争分夺秒,时不我待。

  如南沙,从荒滩沙田,到滨海新城,只争朝夕的奋进,让南沙未来之城的底气更足。

  今年前三季度,南沙GDP增速位居广深两座城市21区第一。南沙区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1亿元,同比增长10.3%,8项经济指标(含GDP)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前三季度南沙新落户中化集团南沙生命科学城、中铝海外发展平台等32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累计达167个)。

  唯有开放大视野,才能构建发展大格局。

  论经济体量,南沙并不占优。但在全球城市新一轮竞合中,南沙地位举足轻重。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南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集中叠加期。南沙经济大踏步前进,从获批国家新区的2012年,到2018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

  成为广州新的增长极乃至大湾区的璀璨明珠,未来之城同样要赢在当下。

  1靠前服务的态度

  将汽车产业作为集团四大产业之一的恒大,正在南沙建设新能源汽车业务总部,统筹恒大集团在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恒大造车,看中南沙,绝非偶然。

  今年3月,位于南沙的恒大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向当地供电局申请恒大智能汽车临时用电时,被告知可以采用临电租赁的接电新模式。作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公司,收获的是惊喜连连——不仅接电周期从4个月缩短为1个月,且投资成本节约近20%。这只是南沙优化营商环境当中的一项新举措。

  近年来,南沙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推出了一系列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实现了企业注册最快10分钟领到营业执照,建设工程项目取得土地后15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得施工许可,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项目实现“交地即开工”,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虽实施减税降费措施,但由于南沙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和企业规模发展的原因,南沙税收收入仍出现大幅增长,剔除税收减免等因素,税务部门组织税收同比增长31.4%。

  上月,南沙区向澳门企业代表颁发了首张通过智能打照机离岸打印的南沙自贸片区营业执照。这是国内首张离岸自助打印营业执照。如今,港澳企业、居民“足不出户”投资落户南沙变得更加便利。

  全面深化自贸区改革,南沙不断在制度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南沙的“小目标”:力争年内达到营商环境全球模拟排名前25名。这是南沙的期待,更是南沙引领未来的先手棋。

  加快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才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经济发展动力更澎湃,南沙激活一江珠水。

  2赢在未来的深度

  千年商都,广州的一举一动其实牵动了太多的目光。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有效应对下行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仍是推动南沙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第三产业贡献率大幅提升。从具体行业看,推动南沙区上半年GDP增长的主要是工业、建筑业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南沙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南沙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南沙的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823.97亿元,同比增长12.1%,成为推动南沙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5月,南沙“造车新贵”——广汽蔚来向外界发布首款纯电动智能汽车,这距离该企业去年4月在南沙完成注册登记仅过了一年时间。

  南沙坚持“产业链条”导向,推动三大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生根。目前已经形成“北部、中部、南部”三大造车区块,汽车产业成为南沙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镜头拉远,南沙明珠湾畔,一座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国际金融岛悄然崛起,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已落户,仅4个月就招标了117亿元基建投资,未来将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枢纽职能,打造成为国家金融业改革创新及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和新高地。

  作为实体经济的输血管道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金融是区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同样激烈,环顾四周,久负盛名的珠江新城,冉冉升起的国际金融城,屹立珠江东西岸的深圳前海、佛山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等。

  南沙要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金融路。围绕建设金融服务重要平台的目标,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着力发展航运金融、科技金融、飞机船舶租赁等特色金融,这是南沙立足未来的思考。

  幽谷无风花自香。南沙成功落地全国首例中资银行境外分行不动产抵押项下跨境融资业务,全国首个在线化航运保险交易平台落户南沙,并完成了首笔航运保险交易业务。金融于广州这座主要依靠实体经济的国际大都市,见效速度不言而喻。但放眼科创,更有放长线、钓大鱼之深意。

  总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学城气势如虹,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已然动工。布局金融与科技,未来之城,要赢在未来。

  3城市再造的广度

  从广州南沙走向大湾区南沙,格局在变,定位不变。

  立足广州,服务湾区。在谋划未来发展时,南沙早已超越广州一区的视野,正站在作为大湾区重要发展平台的角度,考虑与广州、深圳、香港之间的关系。

  链接多所城市,南沙在建设优质生活圈上步步发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确定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这将是经济社会强劲发展的软实力。

  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动工;10月,执信中学、美国林肯中学等9所国内外名校项目落户南沙;11月,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国际质子治疗及研究中心等三大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签约。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

  从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的视角来看,南沙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深水岸线、中心区位、土地空间、省会城市副中心的多重特性。

  充足的用地空间,省会城市集聚的全省最优的公共资源,作为省会城市唯一副中心的角色,如何借势,这对南沙在创新时代大展宏图提供了多重机遇。

  作为拥有803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叠加地理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的创业洼地,南沙成为投资创业者的热土。南沙对高端人士的吸引力不断上升,要留住人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是必备条件。

  优势如何发挥?南沙的答案是,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推动南沙由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向区域交通枢纽转变。

  目前,南沙大桥已于今年4月通车,广州南部到东莞车程缩短约30分钟;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建成后从南沙30分钟内快速直达广州中心城区;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已于11月17日首航;深茂铁路南沙段预计年内开工。根据深茂铁路的相关规划,深茂铁路南沙站至深圳机场站的距离近40公里,若按200公里/小时的行车速度且不停站计算,行车时间仅需12分钟。

  形成与南沙定位相匹配的公共资源集聚地位,南沙应有自己的态度和力度。再造一座新城,南沙期待脱胎换骨。

  既要把握当下,也要赢在未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多重战略优势叠加的机遇,更需要南沙在规划、建设上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沉稳和耐性,快与慢、速度与质量之间,辨证选择。

  追光者,自带光芒!

  南方日报记者 柳时强 策划 黄颖川

编辑:陈司悦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