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守正创新促发展 金融活水润湾区

2021-12-27 09:57 来源:南方网 唐柳雯 黎华联 周美霖

  守正创新,奋勇向前。2021年,广东金融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持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精准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了金融安全底线。

  数据表明,广东正加速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迈进——预计2021年全年金融业增加值首破万亿元。今年1—1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超3.1万亿元,占全国的1/8;新增贷款2.4万亿元,占全国新增信贷的1/9;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过万亿元,占全国的1/6。

  广东以重点平台建设引领金融创新、以金融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以民为本打造区域特色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理念和模式层出不穷,为金融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国际影响进一步增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重点平台建设引领金融创新

  扬鞭奋进大湾区,乘风破浪正当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发展现代金融体系、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赋予了广东金融创新的政策红利。广东全省金融系统驰而不息,加快金融强省建设步伐、加速推进国际金融枢纽建设。2021年,广东全面落实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的“30条意见”和80条措施,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促进大湾区内金融要素更有效配置——广东落地广期所、推进深交所注册制改革,以重点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推动金融开放迈向更高水平。

  得益于大湾区之内的金融主体不断创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创新已经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目前,广东已形成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到广东自贸试验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多层次、多梯度”的金融开放大格局。

  与此同时,联动粤港澳三地金融市场的“金融通道”正逐步打开,跨境资本融通渠道更加顺畅。

  2021年,广东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有效扩大“深港通”交易标的和基金互认范围,推出“跨境理财通”试点,扩大合格境内投资者跨境投资(QDLP)试点,并将QDLP试点审批权限向广州、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地下放。

  与此同时,广东进一步便利港澳金融机构准入。大幅简化大湾区银行保险业机构设立准入程序,将分支机构设立等一批审批事项转为备案事项,推动设立“港澳保险售后服务中心”,探索跨境金融服务新模式。

  “粤港澳金融合作已进入深水区,需要由点及面、串珠成链,推动粤港澳金融的开放转向更加注重首创性探索、集成性创新、并率先能与国际高标准规则融合对接的制度型开放,这也是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应有之义。”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童士清在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上表示。

  以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金融创新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催化剂”和“加速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服务实体经济是广东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1年8月24日9时30分,伴随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厅的清脆钟响,首批创业板注册制企业开市交易。“我们是资本市场改革的受益者。”蒙泰高新是首批18家企业之一,其董事长郭清海如是表示。

  窥一斑而见全豹。今年,广东有序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

  例如,广东开展科创金融试验试点。申报国家级广深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制定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建立科创金融服务基地,引入金融机构对接“孵化器”“加速器”。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与企业转型升级融资需求,开展供应链融资试点。

  截至11月末,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为48.8%,贷款余额1723亿元,比年初增长25.9%;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为54.1%,贷款余额1.3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0.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获贷率为74.4%,贷款余额249亿元,比年初增长43.0%,比各项贷款增速高30.6个百分点。

  对于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广东金融都能拿出创新方案。

  当前,科技渗透于金融的每个“细胞”,改变着传统金融业务的DNA。作为金融科技“重镇”之一,广东正以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金融科技创新,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推向更高层次。例如面对产业链末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老问题,广州银行推出“广融链N+N-付款保函-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支付清分等金融科技手段,推动传统产业金融与金融科技的结合,实现核心企业与银行信用沿产业链传导,为供应链上游多级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表内表外多渠道应收账款融资服务。

  “在广东,我们看到各金融主体,运用数字金融思维,通过金融科技创新,精准施策,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既反映了非常高的专业水准,也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表示。

  广东金融还不断创新普惠金融手段,服务小微主体提升质效。

  “这笔钱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惠州某电子公司负责人在申请到国开行广东分行通过惠州农商行发放的转贷款后感慨万千。在企业面临抵押物不足,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情况下,惠州农商行向企业推荐了针对仲恺高新区内科创企业的信用贷,并用国开行广东分行500万元低成本转贷款资金对接该笔贷款。

  今年以来,广东对接央行支小再贷款,设立首贷续贷中心与金融综合服务基地,指导地方法人银行匹配专属贷款。深化银担体系联动,设立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贴息专项资金,对小微企业担保给予降费补助。

  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易行健认为,广东以金融创新为中小微企业纾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截至11月末,广东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2.70万亿元,同比增长31.3%,贷款户数达250.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64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4839亿元,同比增长24.1%,贷款户数99.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6.1万户。

  以民为本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11月11日,全国首笔“绿色碳链通”业务在TCL科技财务公司成功落地,这是广东依托“企业碳账户”+“供应链金融”创新推出的融资业务。

  这是探索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创新金融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缩影。今年,广东建立由分管副省长牵头的绿色金融改革领导小组,设立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专责小组,研究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

  在绿色金融领域,广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广州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连续三年考核全国第一,深圳出台国内首个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条例,非金融企业赴港澳绿色债券首发成功,粤港澳大湾区内8个地市13家法人银行机构率先启动环境信息披露试点。截至10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近1.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41%。

  金融创新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还使推动金融资源区域调配能力更加均衡。今年以来,广东持续优化粤东粤西粤北金融生态,增强金融“造血”能力。

  记者了解到,广东以推动农信社改制化险为契机,支持汕头、湛江等粤东粤西粤北地市制定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加强打击恶意“逃废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扶持地方支柱产业,优化民生金融服务,增强金融“造血”功能。

  截至11月底,粤西、粤北地区信贷增速分别为12.5%、9.8%。1-11月,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共有7个地市15家企业实现直接融资近190亿元,同比增长超90%,为10年来新高。

  秉持着“金融创新为民”的理念,广东金融还创新持续发力民生领域,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衣食住行”提供有力支撑。

  例如,针对港珠澳大桥跨境车辆保险服务的现实需求,同时配合跨境车辆保险“等效先认”政策落地,太平财险广东分公司首创“一地投保三地出单”“一地承保三地通赔”便捷承保理赔服务,创新开发“大湾区跨境车险承保系统”,为上万名跨境车用户提供车辆保险保障。

  记者了解到,广东推出港澳居民跨境缴费、便利开立内地账户和跨境保险等惠民措施,促进港澳“人心回归”。这些金融措施有力提升了跨境资本融通能力和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影响力,人民币成为大湾区第一结算货币,跨境收支两年复合增长率达20%。

  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 黎华联 周美霖

编辑:谢伟东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