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门人”,是党和国家财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香港会计师公会和澳门会计专业联会共同举办“会计师行业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案例大赛,希望通过本次大赛,挖掘粤港澳三地行业在服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功案例。经过层层筛选,共选出15件获得专业贡献奖、社会价值奖、业务创新奖的案例和20件获得优秀奖的案例。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选取了部分获奖案例进行展播,供行业学习交流。
本案例在比赛中获得“社会价值奖”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 社会捐赠 审计
摘要
由于重大突发事件社会捐赠的特殊性,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捐赠物资使用和管理的规范化,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是必要的。本文以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社会捐赠审计项目为例,对疫情下基金会捐赠物资开展专项审计工作面临的难点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难点如何采取审计对策,以及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今后重大突发事件下社会捐赠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一、引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规模庞大,政府部门紧急采取行动抗击疫情,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助,由于防控措施制定和落实迫切且紧张,加之物资供需不平衡,导致疫情爆发初期捐赠活动呈现出仓促和无序的特点。捐赠主体及受赠主体复杂,捐赠物资类型多样,涉及资金金额巨大,为保障捐赠物资使用效益,加强对捐赠款物拨付及时、使用规范、管理有效、信息披露情况的监督,审计以独立第三方做好捐赠物资审计工作,为战胜疫情提供必要的审计监督保障。
二、重大突发事件下社会捐赠审计项目案例1.某基金会受捐赠情况
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防疫物资短缺,某基金会因其医疗定位的性质以及其在社会上的公信力成为深得市民信任的慈善机构,疫情期间受捐赠款物合计达数亿元,抗疫援助共覆盖全国10个省。
2.开展专项审计难点
社会捐赠的物资数量庞大,来源众多,基金会必须快速分配受赠物资以发挥最大作用。然而面对疫情严峻的态势,业务量数十倍增长,基金会的储备力量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捉襟见肘,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紧急性,疫情下捐赠与常规捐赠模式存在差异,一些的固有程序因特殊性及迫切性未能有效开展,为开展专项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3.重大突发事件下专项审计难点的应对程序
(1)审计证据获取困难→多方面获取审计证据
针对审计证据获取困难问题,基于项目实际情况调整审计证据的要求和采集方式。对存在捐赠证据不完整、不合理、矛盾或有缺失的情况,可通过对物资派送的多个节点,进行事后的复盘认证。例如捐赠方的发票、出仓单,物流公司的货运单,基金会经办人与捐赠人和受助单位经办人之间的微信、短信、邮件的记录以及电话记录分析比对,从而对基金会运作的合法、合规性进行评价。
(2)审计风险难以把控→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
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手段,采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审计思路,对捐赠物资相关资料和电子数据进行核实,通过数据信息核对、对比分析、差异分析、聚类分析等,提高数据分析的深度和精准度,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摸清情况、发现疑点、精确定位,然后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组织现场核查,同时加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3)公允价值难以认定→根据疫情进展与环境现实的时间日程线对捐赠事项采取不同的审计方式
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核对同类物资不同时点购买、不同单位捐赠造成物资价格差异,基金会在疫情严重期间,接受捐赠的某些医疗用品及器材价格明显偏高,但捐赠时间正是疫情最为严重的关键期间,当捐赠方能够提供与捐赠合同单价一致的发票,则不再强行执行《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三条关于以公允价值入账的要求,视同该期间的医疗产品并不存在与公允价值不符。
三、重大突发事件下开展捐赠专项审计工作建议
1.灵活获取审计证据
把握实质重于形式的关键点,正确理解抗疫现场紧迫性形成的证据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获取一些具有说服力的替代证据,实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降低审计风险。
2.切合市场变化进行判断
审计过程要全面跟进疫情期间市场变化,把握抗疫期间物资价值的前后高低巨大差异变化的市场情况。
3.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
通过大数据审计技术+现场重点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物资的受赠、保管、派发等各环节进行分析,针对异常情况再通过现场审计进行核实,提高审计的精准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