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买贵包赔”退款难 “尾款人”如何维权

2021-11-18 10:0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正式落下帷幕。虽然销售总量依旧火爆,但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的预售模式却引发了不小争议。

  记者调查发现,预售引发大量吐槽。有不少消费者反映,付完尾款后发现,有些号称最低价的预售商品比现买还贵;找商家协商,却发现保价套路多,售后服务混乱。

  “尾款人”质疑遭欺诈

  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预售期热度同比大幅增长。10月20日,天猫、京东同时开启“双十一”预售,据淘宝直播数据显示,仅首日,两名头部主播首场直播观看人次均在2亿以上,销售额合计逾200亿元,其中不少是预售商品。11月1日零点后,“尾款人”陆续开始支付。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消费者反映,有的商品预售价高于现售价。

  邓邓购买一款品牌手机,原价近4000元,商家称预售可以优惠500元。但付完尾款后几天,邓邓发现该产品以现货方式上架,可优惠700元。邓邓质疑,之前等链接上架、蹲点付款,等了快半个月价格却更贵,那么预售的意义是什么?

  一位大学生告诉记者,她发现个别商家在“到手价”上做手脚。“消费者通常认为的‘到手价’等于‘定金+尾款’,但有商家故意将‘到手价’解释为‘尾款’,隐蔽地提高了价格。”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商家标榜的最低预售价高于直接支付价,属于不履行价格承诺,涉嫌虚假宣传。

  预售商品退款不易

  “7天无理由退换”已成多数网购商品惯例,但不少消费者表示,预售商品想退款却没那么便捷。

  记者调查发现,定金是很多消费者对预售吐槽最多的。虽然有些商家承诺可以退还定金,但一些消费者按照预售协议申请时发现困难重重。

  “退起来太复杂了,而且全是机器客服,光是等人工就要等好久。”一位消费者表示。

  许多平台宣传的保价服务也很难实现。小吕发现,某电商推出的保价规则避开了“双十一”当天,还有的商家在预售结束时下架商品链接,使该商品无法保价。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付定金购买某品牌乳液时客服承诺享受保价,等收到货后,却发现无法申请保价。

  此外,预售期过长、收货时间晚、无法修改寄送地址等,也是消费者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据黑猫投诉统计,10月20日至11月13日,涉及预售的投诉量达5280条,投诉主要集中在服饰、美妆等。

  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

  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及京东平台预售成交总额高达1863亿元,同比增长34.4%。

  记者发现,预售不仅是“双十一”促销手段,其实早已存在于电商日常销售中,其中尤其以服装类居多。不少小的服装品牌常年就是付款后7天发货、14天发货,有的甚至45天发货。

  业内人士表示,对消费者而言,电商平台往往会对预售商品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对商家而言,通过预售可以事先锁定部分用户,从而对销售额有更准确的预判及准备,备货也更加从容。表面上看,这应该是一种消费者和商家双赢的方式,因此在电商平台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吸引了不少商家参与。但由于相关规则不够完善,易给消费者带来不满意体验。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预售制从消费者付预售款到商家发货有一个时间差,这段时间如果商家出现经营不善或遇到其他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履行订单义务,有的甚至可能关门跑路。如果出现类似情况,消费者往往很难维权。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建议,电商平台应建立更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商家经营行为的监督,督促商家及时履约或退款,对预售欺诈行为及时采取制止措施,必要时可直接取消电商入驻资格或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编辑:苏运菊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