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10月21日开幕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浓缩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精华之作”,更蕴含着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征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密码”。
步入展览馆大门,宽阔的广场上,一件件夺目的科技创新力作整齐排列,既有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国之重器,又有水处理用大型臭氧发生器模型、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等利民尖兵。
走进展览大厅,十二大展区分别从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农业科技、社会发展等不同侧面诠释科技创新支撑国计民生的强大动力。
“十三五”时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幅带动了科技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科技部重大专项司二级巡视员郑方能介绍,这次成就展,重大专项司组织了核高基、集成电路、移动宽带通信、高档机床、油气开发、核电、水污染治理、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大飞机、北斗、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高分等10余个科技重大专项参展,充分体现重大专项战略基石、自立自强特征。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与“复兴号”高铁列车有何不同?尺寸1.5×1.85米、薄0.5毫米的大型玻璃基板如何快速搬运且不弄碎?全球二氧化碳分布数据如何科学获得?……这些技术难题在展览现场都能找到答案。
2020年9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为做到对二氧化碳含量“心中有数”、对预期目标实现“心中有底”,“十三五”初期,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填补了我国在天基高光谱温室气体测量方面的技术空白,实现了我国二氧化碳从“看不见”到“看得见”,再到“看得清”的跨越。
“这个碳卫星模型是按1∶5比例展出的。‘十三五’期间,我国利用碳卫星数据发布了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并将碳卫星数据面向国际免费公开共享。期待更多观众可以亲临现场追我们自己的星。”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陈彦丞说。
“十三五”期间,我国把科技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布局“补短板”和“建长板”并重的创新链,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撑产业向高端攀升。
眼下,2022北京冬奥会迎来百日冲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正插上科技的翅膀从“理想照进现实”。
“科技冬奥”展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模型、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模型、氢燃料手持火炬悉数展出,正中央,国内首台双人碳纤维雪车身披中国红“战袍”C位亮相。
“这台碳纤维雪车,突破了外形结构一体化设计、高抗冲复合材料、高质量整体成型制造以及个性化定制等4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国产雪车装备从‘0’到‘1’的突破。”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周宇介绍。
“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支撑民生改善、保障生命健康、助力美好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癌症、白血病、耐药菌防治等领域打破国外专利药垄断,多项高端医疗装备加速国产化;80多万名科技特派员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科技攻关助力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回望来路,“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辉煌成就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展望未来,科技创新必将在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启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征程中激荡起更加澎湃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