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永辉超市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86亿元,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424.34亿元。截至三季度末,永辉超市已完成222家门店的胖东来模式调改,改革成效初步显现,整体经营态势稳中向好。
一个关键的积极信号是:永辉前三季度同店销售额已恢复正增长。这意味着,在经历近两年的结构性调整后,公司核心业务的增长动能正逐步恢复健康。
从“止血”到“造血”:调改门店表现稳健
自2024年5月启动胖东来模式调改以来,永辉超市改革的重心从单点试验转向系统深化。财报显示,已完成调改的门店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汉、西安等城市核心商圈,形成了较强的带动效应。
广州丽影广场店、福州福新店、天津SM滨海广场店等标杆门店的数据尤为亮眼。广州丽影广场店作为城市旗舰代表,自9月26日开业以来销售额和客流稳步上升;福州福新店开业次月即实现盈利,第三个月环比增长并实现扭亏;天津SM滨海广场店则自年初开业以来月月分红,累计分红达260万元,累计销售额突破3.5亿元。
门店端的稳健表现,验证了永辉调改模式的可复制性与长期价值,也为后续扩围奠定了经营基础。

永辉超市广州丽影广场店
“商品中心化”:供应链改革进入深水区
永辉超市CEO、全国调改负责人王守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已从高质量横向调改进入精细化深度升级阶段,当前阶段的关键词是“健康”。通过主动优化存量门店与纵深运营调改门店,永辉正双线并进,夯实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改革成为关键支点。永辉正在推进“裸价直采”,摒弃中间层层加价,取消后台费、条码费、进场费等传统渠道成本,逐步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阳光、透明的零供关系。虽然短期内改革会对利润结构产生扰动,但“以商品为中心”的品质零售模式,已在市场端得到验证。
永辉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佘咸平表示,公司正在推进“一场彻底的商品中心化变革”,计划三年内锁定200个核心战略伙伴,打造100个亿元级大单品,构建中国主流家庭信任的品质零售体系。
在10月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上,永辉集中展示了“永辉定制”和“品质永辉”两大系列新品,覆盖生鲜、熟食、烘焙、饮品、日用品等20余个品类。据悉,首批上市的15款单品自10月上市以来,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

永辉定制伊利鲜牛奶
行业观察:重塑实体零售的“认同感”
对于行业而言,永辉的财报数据不只是一个企业的经营修复信号。它代表了传统零售企业在数字化、公域电商夹击下的一种“新生可能”——以供应链透明、产品信任和人文体验为支点,重塑用户对实体零售的“认同感”。
永辉的经验在于,它并未简单模仿胖东来的“管理人本化”或“服务极致化”,而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延伸到供应链底层,用“商品中心化”重构零售的商业逻辑。这意味着,永辉正在尝试将中国超市业的价格竞争,转向以供应链效率与商品品质为基础的良性竞争。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永辉的转型不仅关乎自身的“回血”,也为中国零售业提供了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样本——在低价红海的尽头,是以商品为中心、以健康为方向的品质零售新阶段。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崔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