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广州市上线全省首个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并发布首批高质量数据集,全力解决数据流通中的“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难题。
据介绍,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首批涵盖绿色低碳、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12个产业专区,以及37个高价值场景。在广州市区两级公共数据的基础上,采取龙头企业数据融合、部委回流数据协同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实现数据汇聚,确保数据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可信数据空间成为数据交易“安全舱”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类基础设施,通常由空间运营者、数据提供方、数据使用方、数据服务方和空间监管方五类主体共建,具备数据管控、资源交互、产品共创三种核心能力。
2024年11月,国家数据局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推进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等五类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和应用,计划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
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运营方广州数据集团首席数据官刘国庆介绍,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具有主体可信、共识规则可信的特点。首先,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接入的交易主体都需经过身份认证。其次,广州互联网法院出台的《关于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意见》,从数据接入、数据交易到收益分配、纠纷处理等方面为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打造规则机制,统一的共识规则体系正在快速构建。
刘国庆补充,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立了城市级的数据资源目录,在已有公共数据的基础上首批纳入12个产业专区。企业不仅能快速触达行业内的数据资源,还可以实现跨行业跨产业的产品共创。
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诞生,解决了此前大部分数据流通效率低、安全性差等痛点,有助于数据在城市不同产业间的安全流通利用。“在线文档平台、节点连接器,这些都可以形容可信数据空间。其核心目的是打造数据流通的可信模式,释放数据新的经济价值。来自不同主体的数据与企业对数据的不同需求,在可信数据空间内得到链接。”刘国庆称。
高质量数据集为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黄津指出,数据已成为重塑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与构建高质量数据集相辅相成,推动数据要素向“资产”“资本”深层转化。
高质量数据集,是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血液”,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数据空间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此次广州对标“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征集并遴选出首批16家企业的28个高质量数据集,涉及生物医药与健康、软件与互联网、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等12个重点产业领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也是本次高质量数据集的提供方之一。此前,由于数据权属不清、个人隐私泄漏等风险,医疗机构一直对数据共享有所顾虑。借助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这个平台,医院能够与数据技术公司达成合作,把数据进行脱敏等处理,并在平台上进行资源互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张鹏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本次发布的是四个专病的数据集,分别是癫痫、阿尔兹海默病、意识障碍、儿童脑肿瘤,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病种,是我们医院历来优势比较大的专科积累了10年以上的病例数据。”
张鹏表示,医院的数据质量高、数量丰,但碍于多种风险一直处于“沉睡”状态。借助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医院得以链接技术、政策、法律等服务,真正发挥医疗数据的应用价值。医疗数据的共享不仅有益于医疗研究、新药研发,国家卫生部门也可以据此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记者从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获悉,下一步,广州将紧扣“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秉持“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市场运营”原则,携手各方共建共享可信数据空间与高质量数据集,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广州样本”。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黄慧诗
通讯员 穗政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