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直播回顾>>)今日(4月1日)10时举行。在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创新载体是技术攻关的“加速器”,也是产业生态培育的“孵化器”,请问广东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载体方面做了哪些布局?
对此,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回应称,广东持续加力重视该方面布局。目前,广东已经构建起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多层次创新载体的布局体系,全省有13家各类国家级平台,包括1家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质检中心、7家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省级层面,拥有137家省级平台,包括4家省实验室、5家高水平研究院、33家新型研发机构、9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中,算力平台方面,“鹏城云脑Ⅲ”建成后可提供超过16E的全国产自主可控智能算力。在重点实验室方面,依托美的集团建设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蓝橙实验室),致力于推动重载机器人前沿技术研究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在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方面,支持华为、腾讯等7家龙头企业建设国家开放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降低研发创新门槛,助力行业发展。在高水平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方面,依托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有效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下一步将持续打造高水平的产业发展创新平台。一是持续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发挥鹏城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方面的作用,继续支持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二是充分调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资源,将智能工业机器人作为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广东省现代产业需求,构建全栈国产化的“操作系统/数据库+智能硬件+大小模型+机器人智能控制”创新联合体,赋能工业机器人产业升级。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朱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