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贝壳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宣布拟捐出900万股A类普通股。以17日当日收盘价51.95港元/股计算,对应捐赠金额4.6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40亿元),相当于把他个人2024年的年薪全捐了,还倒贴4000万元。
据了解,在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后,该笔资金的50%将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另外50%将用于应届毕业生等租客群体的租房帮扶。
这是贝壳上市以来最大单笔高管捐赠。其背后,正是贝壳高管因“天价年薪”引发的紧急社会舆情,刺激了公众神经。
公开报道显示,贝壳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彭永东的薪酬总额从2021年的847.8万元升至2022年的4.75亿元,2023年直接涨到7.13亿元。
作为房屋中介服务平台,在中国房地产整体下跌的这几年,贝壳高管的薪酬却走出了逆市高薪的行情,一时引发多方讨论。
公开数据显示,在2021年至2024年,贝壳的净利润总共是80.57亿元。而从年报披露的薪酬可见,仅彭永东和单一刚两名高管这四年总共年薪就达29.2331亿元,相当于拿走了36.3%的净利润。
事实上,在行业下行时期,彭永东、单一刚的数亿元年薪,与平台基层人员激烈竞争以及裁员、开发商亏损卖房、买卖双方多付成本,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近年来高管高薪与业绩下跌并存的现象并非孤例,但这种扭曲的利益分配格局,正悄然侵蚀着资本市场的根基。
有分析指出,贝壳高管天价年薪事件暴露出企业内部管理存在深层次问题。第一,在现任董事会主席主事的贝壳,股权激励或已异化为高管套现工具。其二,在贝壳内部,高管和普通员工的“薪酬鸿沟”也极为引人关注。据报道,2023年彭永东的薪酬大约是旗下经纪人平均年薪的8674倍。
要消解个中争议,就要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关于“激励与约束对等”的规定,修补好薪酬决策、股权激励等制度存在的漏洞。对企业来说,需从根源上重塑薪酬体系。监管部门方面,应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披露高管薪酬制定依据、考核标准及与行业对比情况,对异常高薪启动专项问询。此外,投资者需擦亮双眼,重点关注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性、薪酬与业绩的匹配度。唯有企业、监管、投资者三方形成合力,才能打破“高薪低能”的怪圈,让资本市场真正成为优质企业成长的沃土。
文 喻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