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十一”等消费节点的火爆,金银彩宝首饰消费持续走俏。当一件件金银首饰或晶莹的水晶等彩宝饰品在消费者身上闪耀光芒时,他们或许想不到,这些首饰可能都来自同一个粤东县城——汕尾海丰。
“全球超70%的水晶加工品从这里产出,全国每10件金银首饰就有3件诞生于此。”近日,2025中国·汕尾彩色宝石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让海丰县走进大众视野,更印证了这份“县域力量”:3126家海内外企业参展,35个投资和贸易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及贸易额达119.61亿元。这场以“彩宝聚汕尾 璀璨链全球”为主题的展会,正通过“主会场+分展区+直播带货”的立体模式,打造为汕尾(海丰)联通全球市场的新引擎。

在不足1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座粤东县域为何能撬动全球市场?又如何借助“百千万工程”东风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走进海丰县,探寻其“璀璨链全球”的发展路径。
双集群联动:差异化布局激活产业竞争力
步入位于海丰县可塘镇的广东可塘珠宝交易市场,从巴西、南非进口的水晶原石,经本地作坊6道工序精细加工,便能变身契合年轻消费者审美的时尚饰品,单价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如今,可塘作为中国半宝石加工的重要基地,汇聚红、蓝、绿宝石和碧玺、南红等120余种彩色宝石(简称“彩宝”),年加工量达5万吨,其中水晶产品加工量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行业初步统计,可塘镇珠宝行业市场主体达10466家,其中生产加工厂2000多家,已形成集珠宝原材料销售、生产工具及配件经营、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半成品及成品销售、电子商务、检验检测和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相隔数十公里的梅陇镇,则是另一番繁忙景象。在海丰首饰产业环保集聚区内,黄金、白银经熔金、倒模、抛光等环节,蜕变为时尚的项链、戒指等饰品。“以前担心环保不达标不敢扩大产能,现在有了日处理5600吨的废水处理厂,订单已经排到明年3月。”梅陇镇某珠宝企业负责人介绍。2024年,梅陇镇10897家市场主体撑起近300亿元的首饰产业年产值。
“宝石与首饰加工的强关联性,使汕尾海丰在产业链整合上具备独到优势,这是其它单一产业集群难以比拟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宝协”)产业战略研究部主任姜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塘镇聚焦宝石加工制造,梅陇镇主攻金银首饰设计、生产及配套服务,这种“分工协作、互补联动”的集群发展模式,让汕尾在金银彩宝消费热潮中站稳脚跟。

四十年蝶变:从家庭作坊到全球供给端
“一座县城为何能撑起如此大的产值?”这是不少人初识汕尾金银珠宝首饰产业时的疑问。答案,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敢闯敢试”,成于“一镇一特色”的集群布局,兴于全产业链的配套优势。
汕尾的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发展,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广东开始发展金银珠宝“来料加工”业务。依托潮汕商帮的人脉网络,汕尾的家庭作坊纷纷承接海外珠宝加工订单。“当时香港的珠宝厂需要找加工基地,我们从最初的珍珠穿缀,逐步拓展到水晶打磨、宝石切割等领域。”一位年近六旬、从业40年的首饰加工老匠人回忆,早期的“草根创业”为产业积累了最初的技术与市场资源。
产业发展的真正转折,源于集群化发展与配套升级。当地政府顺势引导,可塘镇聚焦半宝石加工,培育230多家石料商行保障原料供应,配套7家质检机构严控产品品质;梅陇镇主攻金银首饰产业,投入3.2亿元建设环保设施,破解了电镀等环节的环保瓶颈。两大集群均具备从核心生产到配套服务的自主保障能力,有效降低外部供应链波动影响,让汕尾从“县域制造”逐步成长为全球金银彩宝市场的重要供给端。
人才保障让产能持续释放。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地开展首饰加工、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2024年以来已带动2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人均年收入提升至4.5万元以上。“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兼顾家庭。”在当地从事珠宝电商直播的陈女士告诉记者。截至2025年9月,海丰县珠宝行业从业人员约9.2万人,其中可塘镇从业人员占本地常住人口的50%,梅陇镇达44%。“家家有产业、人人有岗位”的氛围,让熟练工人队伍稳定壮大,既让从业人员能快速响应市场订单,也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平台+数字+跨境:破解县域产业“成长烦恼”
“以前找货源要跑遍云南、广西等地,如今在东维亚珠宝科技产业园里,一天就能对接10多家供应商。”本次珠宝展参展商王女士的经历,折射出汕尾珠宝产业平台建设的显著成效。近年来,海丰县聚焦产业发展痛点,通过打造专业化园区、优化专业市场、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架起了“高速桥”。
在园区建设上,海丰首饰产业环保集聚区、海迪时尚美都产业园等载体,针对性解决了珠宝产业环保要求高、产业链协同难等问题,推动企业从“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初步形成“上下游联动、产学研协同”的产业生态;在市场布局上,广东可塘珠宝交易市场成为巴西、南非等国宝石原料的重要集散地,梅陇东怡交易市场打通金银首饰线下流通渠道;在公共服务上,珠宝国检集团培训中心汕尾教学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GIC检测师培训课程相继落地,为产业培育专业人才;可塘抖音电商直播基地、阿里巴巴国际站(海丰)服务中心的建成,则让“传统工艺”插上了“数字翅膀”。

当地统计数据显示,可塘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入驻商户日均销售额稳定在500万元以上,日均交易量超2万单,QIC(质量检查准则)体量在全国43家同类珠宝直播基地中排名前五;2025年1-9月,海丰县金银珠宝首饰电商交易额达79亿元,同比增长214.4%。“直播能让消费者看到原料切割、成品制作的全过程,显著提升信任度与转化率,复购率比传统电商高30%。”在可塘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商户黄老板一边展示水晶切割过程,一边向记者介绍。
数字化不仅改变了销售渠道,更重塑了产业价值链。汕尾某珠宝直播电商龙头企业品牌主理人刘川东表示,早期产业面临信息不透明、供应链分散等问题,如今通过该企业研发的系统,借助大数据、AI技术,10分钟就能完成全店库存校准,并反向指导产品设计、生产与定价。“以前靠经验判断流行趋势,现在数据能精准预测下个月哪种水晶款式会火。”这种“以销定产”的模式,让中小企业也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避免盲目生产。

2025年3月,海丰县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入选广东省“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试点产业带,政策红利加速释放。阿里巴巴国际站(海丰)服务中心落地后,为企业提供跨境通关、供应链管理等全流程服务,让中小企业无需自建团队就能开展外贸业务。“以前出口要跑多个部门,现在线上就能办理退税,成本降低12%。”当地某珠宝企业负责人说。
姜华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珠宝市场,汕尾海丰珠宝产业凭借多重显著优势展现出强大发展潜力。据中宝协数据,全国30多个珠宝相关特色产业集群中,广东是重要聚集地,汕尾海丰坐拥“加工制造+国际贸易”复合优势,与广州番禺、深圳水贝、肇庆四会等周边集群联动协同,在原料供应、工艺提升、市场资源共享等方面成效显著;其独有的宝石加工与金银首饰加工双集群布局,形成了较为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构成核心竞争力;依托潮汕客商的全球人脉网络,海外市场拓展根基扎实;而在高端收藏与时尚快消双主流的消费趋势下,汕尾的半宝石加工制造能力精准契合快消品市场需求,有望实现产业升级突破,让这座县域的产业光芒在全球市场愈发璀璨。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蓝娟
摄影 蓝娟
通讯员 罗经纬 庄超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