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热也很卷!”在2024中国储能CEO大会上,与会嘉宾谈起当前新型储能产业格局,都不约而同发出感叹。
过去几年,在“冲击新型储能万亿产业”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中,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屡屡创下新高。产业粗放式发展过后,招标规模翻倍增长、价格战愈加激烈等现象随之出现——新型储能产业遭遇了“卷”的成长烦恼。2024年,新型储能产业如何“卷”中寻机?新赛点又在哪里?
市场“又热又卷”
2023年的新型储能市场很热也很“卷”。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新型储能企业数量快速攀升,2022年全国共有3.8万家储能相关企业成立,是2021年的5.8倍。据CNESA DataLink2023全球储能数据库显示,在资本市场,新型储能同样是“宠儿”——2023年以来,多起融资事件金额在亿元以上,融资总额达534亿元,涉及领域包括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PCS、便携式/户储系统、储能安全、电池回收、智能制造、虚拟电厂、AI数字化等,远超2022年行业融资总额。
热度持续攀升,新型储能产业迎来“红海”,竞争压力逐步向市场传导。据CNESA DataLink2023全球储能数据库显示,今年以来,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EPC的招标量均远超去年同期水平,采购主体集中度高,中标价格持续下行——2023年12月,储能系统中标均价跌至0.79元/Wh,与2023年初相比接近腰斩。这也意味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降本增效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有受访者表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价格下探的压力。
“内卷”市场背后,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看到了我国储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一是全球竞争格局日益复杂。二是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发展多元,加上储能市场需求及应用场景较为复杂,对未来进行技术路线选择和产业布局精准定位挑战较大。三是我国新型储能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目前的储能盈利模式仍不清晰。
海湾石风电场配备的储能示范项目是广东省内首个新能源侧配储能示范项目。图/南方日报
如何“卷”中突围?
虽然市场“水温”有所变化,不少参会企业表示依然看好新型储能市场前景。中车株洲所综合能源事业部营销总监张永太表示,新型储能作为新电力系统的主体之一,其在电力市场的地位会越来越明晰,相信未来新型储存市场依然会保持巨量的投资增长。
怀抱信心的同时,行业正合力寻找突围之策。
谈到新型储能市场“卷”的直观反映——价格战,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技术部主任刘明义认为不必过于担忧,“降本增效是行业发展永恒的话题,但不能靠恶意低价以次充好,而要通过技术的进步实现降本。”他指出,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静下心深耕细分领域,填补技术空白,是其在行业头部效应加剧的竞争格局中开辟新路径的好机会。
除了技术层面,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陈建福从市场层面指出,在多元发展的储能技术和我国复杂多样的应用需求之间构建更精准、紧密的匹配关系,才能带领新型储能行业跑出“内卷”,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不论多好的技术,最终都要通过应用发挥它的价值,形成良好的回报机制。”陈建福认为,这有赖于深入研究挖掘储能的应用场景,精准分析、凝练各场景对不同储能技术、系统指标的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并开展储能规模化应用的规划设计技术研究。
为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应用深度对接互动,新型储能产业大省广东已先行一步。近日,我国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户广州。这是新型储能领域唯一一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将助力广东打造新型储能万亿级产业集群。
供需匹配,最终还是要靠高效的市场机制。在史玉波看来,随着电力市场改革持续深入,建立适宜新型储能参与,能够充分、合理地体现储能多元价值的市场机制是储能实现商业化发展的关键。
下一个赛点在哪?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2025目标”就在眼前,新型储能产业下一个赛点会在哪里?
在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方面,史玉波在会上为企业划了重点。他建议,可以重点关注固态锂电、钠离子电池、水系电池等潜在锂电替代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氢能及重力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飞轮、超级电容等短时储能技术。同时对储能系统集成、安全防护、智慧运维、电站调控等共性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支持。
在技术的应用上,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金鹏认为,面向多元化的储能应用需求,未来混合式储能组合应用将成为主流的应用形式,“不仅能将各种储能形式的优势发挥出来,也有利于降低综合成本。”
而在业务布局上,多位受访企业代表判断,经过这一轮行业洗牌后,在细分领域上有优势的企业将有更大赢面。其中,工商业储能是一大热点。
阳光电源光储集团储能事业部总经理曹伟表示,工商业储能商业模式多样化,收益渠道更丰富。2023年,我国工商业储能市场集中在华东、华南区域,浙江、广东、江苏是我国工商业储能发展最好的地方,市场占比已达80%,且逐步向周边省市发展。他表示,看好工商业储能市场,阳光电源已推出深度融合三电技术、AI技术,多收益、高安全、更省心的智慧储能系统。
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伟增认为,工商业储能发展的底层逻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作息习惯造成的用电量日内峰谷差,由此看来,工商业储能市场未来将持续增长。他表示,公司2020年率先发布了基于工商业储能应用场景的智慧能量块eBlock,并陆续推出模块化产品。
回到2024年的产业发展走势来看,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岳芬预计,新型储能行业将继续高速扩张、行业“内卷”竞争加剧,但这也将推动政策和市场规则不断完善,储能经济性将有望提升,商业模式更加成熟和多元。
毫无疑问,新型储能行业已经迈入蜕变新生前夜。“整体上,储能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状态,储能正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的前期。”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崔剑说道。
统筹:何静文 李美仪
策划:覃玲
采写: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