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能源风向标|广东微藻固碳技术从实验室驶向新蓝海

2025-09-11 20:24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高雅雅 覃玲

  编者按: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道路。2025年,广东能源喜讯频传:新能源产业成为广东第九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氢能、海上风电、新型储能等产业齐头并进,创下多个“全国第一”……这些成绩,无一不是广东能源科技创新实践结出的丰硕果实。当前,广东省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加速推进能源领域转型变革。趁此东风,广东省能源局联合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继续深耕“能源风向标”系列报道,聚焦广东能源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解码广东能源科技创新成果,瞭望广东能源发展新方向,助力广东能源高质量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深入人心,降碳减排已成为全世界共识。近年来,广东聚焦能源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用一项项创新技术构建低碳、零碳的新型能源产业体系。

  近日,在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广东能源集团科技研究院院长饶睦敏分享了集团微藻固碳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案例。这项对火电机组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的新锐技术不仅为碳减排提供了绿色高效方案,更在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中展现出多元价值,成为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典型样本,为广东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再添新动能。

广东能源集团科技研究院代表在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介绍微藻固碳技术。来源:主办方提供

  广东能源集团科技研究院代表在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介绍微藻固碳技术。来源:主办方提供

  “小藻类”如何撬动“大减排”?

  广阔水体中,生活着大量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形态的微小藻类。这些微藻体内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天然具有固碳作用,其固碳效率可达陆生植物的10-50倍。在“双碳”战略全球大背景下,微藻固碳的优势得到全球重视,逐步成为一项前沿碳中和技术,吸引全球研究者们通过多维度策略探索其更多可能。

  在探索微藻固碳工艺、挖掘微藻固碳潜力的实践中,广东能源集团积极作为,率先在湛江生物质电厂建成国内首个微藻减排生物质电厂烟气CO2示范工程,年固碳能力可达百吨。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项目不仅是广东能源集团首个落地投产的CCUS项目,更凭借其技术创新性和示范价值,成功入选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发布的2023年中国CCUS示范项目名录,为行业探索生物质能源与碳减排协同提供了重要参考。

  藻种是微藻固碳的基础。针对固碳藻种耐受性问题,广东能源集团研发团队成功驯化2株优质工程藻种。“这些藻种不仅对南方高温、高光强气候环境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55%,为微藻固碳技术的商业推广提供了强大的‘核心引擎’。”饶睦敏说。依托工程藻种,湛江生物质电厂微藻固碳中试项目在固碳速率和单位面积藻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综合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近期,研发团队又成功驯化2株高价值固碳藻种,并开发2套培育技术工艺包,另外还有2株新藻种正在开展驯化实验,经济效益将显著优于前期的工程藻种。

  有了优质藻种,就进入到微藻固碳的又一关键环节——反应器。为解决反应器土地占用率问题,突破微藻规模化高效培育技术,广东能源集团研制出新型立柱式光生物反应器,实现每亩微藻产量和固碳量达到传统跑道池养殖系统的10倍,占地面积节约90%。

立柱式光生物反应器。来源:受访人提供

立柱式光生物反应器。来源:受访人提供

  同时,抓住微藻“挑光”的特性,广东能源集团正在开发“人工光源系统”,为不同藻种定制光强、光谱与脉冲周期,开出差异化的“光学良方”。饶睦敏说:“我们正在集成定制化人工补光系统、高效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系统、自动化藻液状态监测与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微藻工业化高效、连续、稳定生产,进一步提升微藻单位面积固碳能力。”

  基于新藻种开发、新反应器研制等技术研发,广东能源集团正不断提高微藻固碳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行性,助力微藻固碳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和中试示范走向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新齿轮”积极链动多产业

  在河源市连平县,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能源集团“百千万工程”纵向帮扶项目的44亩水稻田里,基于活性藻液开发的有机肥料已成为水稻茁壮成长的新保障;在湛江遂溪微藻肥料1000亩应用示范田,通过微藻调整土壤酸碱度和微生态,实现了水稻最高22.9%的增产效益,为当地带来切实的“绿色收益”。

  “广东耕地面积2842万亩,但其中60%以上的是中低产田,土壤偏酸、肥力较差。微藻具有调酸、增肥、促生的作用,可用于土壤改良。”饶睦敏说。施加微藻有机肥,耕地质量以及水稻产量都能实现提升,微藻固碳技术正向着多领域、各方向延伸更富价值的产业链条,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我们正在谋划新疆地区万吨级/年微藻固碳项目,期望耦合新能源发电与人工光源技术,通过藻光一体化助力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提高新能源电站的经济效益,减少弃风、弃光、弃电。”饶睦敏说。

  从烟气固碳到“藻光一体化”模式,从微藻有机肥到螺旋藻藻渣新型水产饲料,微藻固碳技术正持续拓展边界,在多元领域扮演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的“辅助器”,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协同释放。

  广东能源集团科技研究院持续探索微藻固碳技术的产业化路径,联合广东粤电环保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孵化成立微藻固碳科技型企业——广东能源绿色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化示范项目选址汕尾市的广东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拟投资1.3亿元,产出年产值约3000万元的藻产品,并配套燃煤电厂烟气碳捕集装置来提供稳定的食品级碳源,实现CCUS技术的全链条示范。

  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从单点突破到全链贯通,微藻固碳技术正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一枚重要的“绿色齿轮”。

  “广东省大力推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支持电力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开发,相关支撑政策为微藻固碳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平台、应用场景、方向指引和生态合作等多方面的帮助。”饶睦敏说。

  2024年,新能源产业正式跻身广东万亿级产业集群行列,为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版图注入全新增长动能。同时,广东密集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能源科技创新促进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能源产业科技创新研究指南》等重要文件,明确将科技创新作为能源产业突破升级的核心抓手,推动涌现一批技术领先、应用导向的科技创新成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开拓新局。

  在政策支持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微藻固碳技术在这股创新浪潮中翻涌出一朵鲜明的浪花,折射出南粤大地能源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高雅雅 连家兴 覃玲

编辑:张治伊   责任编辑:李美仪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