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如何走出“课堂”、走进“人心”?广东各地推出一批有特色、有情感、有力量的理论宣讲活动,既有校地结对解读思想的深度探索,也有百姓用亲历故事讲述时代变迁的生动表达,更有将道德教育、国防教育融入宣讲的创新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优秀传统精神从“纸上”走向“身边”,在不同场景中传递思想温度,引发群众共鸣。
汕头:校地结对宣讲科学理论,“守正创新”赋能思政育人
9月12日,由汕头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和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年“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科学理论”之与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理论宣讲活动在汕头迴澜书院举行。
活动特邀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彩红博士围绕《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题讲课。她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解读了“六个必须坚持”的整体内涵与内在联系。她指出,“六个必须坚持”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根本遵循,为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引,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智慧的有机融合。
汕头市金山中学思政课教师张御钿在听完宣讲后表示,“守正创新”作为“六个必须坚持”中的重要内容,指导他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与育人工作中始终以“守正”稳住育人根基,用“创新”激活课堂活力,让教学课堂既保持理论严肃性,又充满时代鲜活感,助力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圳龙岗:“百姓说”里话变迁,创新宣讲润民心
9月26日,由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牵头“理响新征程 奋楫向未来”——2025年龙岗区“理响龙岗·百姓说”主题宣讲活动在北理莫斯科大学礼堂开讲。活动创新采用“1+3+5+7”体系设计,融合理论宣讲、文明实践、思政教育,通过宣讲、微视频、情景剧等形式,让理论传播从“传递”走向“共鸣”。
活动邀请五老代表、劳模工匠、创业青年等七类身份宣讲员,用亲历故事展现龙岗从建区到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郭晓霞等分享亲历的龙岗蜕变,张立蕤讲基层服务,刘培桐、林宇晨等讲述奋斗路;原创情景剧《“四有”龙岗 逐梦之城》以轻喜剧形式展现“有意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的城区生活,赢得观众热烈共鸣。
截至目前,“理响龙岗·百姓说”已在龙岗全区开展宣讲50余场,覆盖群众两万余人次。龙岗区将依托该品牌,以“分众化、互动式”宣讲模式打破传播壁垒,让理论从“单向输出”变成“双向共鸣”,真正深入人心。
韶关武江:公民道德与国防教育融合,营造文明新风尚
9月19日,在全国第23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韶关武江区紧扣“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部署,在西桥公园开展2025年公民道德宣传日暨国防教育主题宣讲活动,凝聚起“爱在武江·文明有我”的广泛共识,筑牢爱国强军的思想长城,约100人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宣读了2024年第三、第四季度“武江好人”名单并颁发荣誉证书。随后,第六届“感动韶关十佳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武江好人代表江文雄分享了他奔赴西藏和新疆支教5载,用青春助力边疆孩子逐梦的故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联合军乐团演奏员、西联镇干部赖方,回忆阅兵训练与荣耀时刻,以自身经历将国防教育转化为“身边事”,强化全民国防观念。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功文在致辞中表示,武江区近年依托“爱在武江”文明实践品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号召市民将 “四德”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传统美德,同时加强国防教育,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
肇庆怀集:追忆“岳山造林”,传承绿色精神火炬
9月28日,肇庆怀集县迎国庆“追忆峥嵘岁月,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主题宣讲报告会在怀集县第一中学举行。
活动现场,全体人员共同观看微视频《岳山薪火》,镜头聚焦2025年“中国好人榜”的“岳山守望者”谭鹰,呈现其扎根林海三十余载的日常,以真实画面讲述 “从残林荒山到万顷碧波” 的生态奇迹,让观众读懂“岳山造林”背后的汗水与坚守。
宣讲环节,“岳山造林”亲历者轮番登台。马乃强与黄爱连接力讲述“一棵树的记忆”,诠释两代人的坚守;梁宜谦回忆放弃民办教师岗位投身造林的艰辛,提及退休后当宣讲员的初心;邓群弟笑谈“住茅草棚、吃咸菜”的日子,直言“见树苗冒芽就觉得值”;孔祥飞则分享当年克服困难为造林人演出百余场的骄傲。朴实讲述让“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可触可感,台下师生不时红了眼眶。
现场师生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以造林前辈为榜样,把“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融入日常学习和工作,为守护绿色家园、建设绿美怀集贡献力量。
来源:广东宣讲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码关注“广东宣讲”微信公众号(gdbx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