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保就业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记者从广州市人社局获悉,今年截至11月底,广州城镇新增就业25.75万,提前完成市年度任务的(20万人)128.7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5%,控制在3.5%的目标以内。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考验凸显韧性,为稳定就业,广州已累计为市场主体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用超400亿元、开展多场就业招聘活动。随着“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的推进,劳动力素质不断强化,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让就业保“量”也保“质”。
保障居民就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广州拿出真金白银。”在12月8日广州举行的第十一场“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敏说道。从今年2月到11月,广州养老、失业、工伤三个险种累计为60.18万家市场主体,阶段性减免社保费415.47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9.9亿元,以降税减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助力复工复产达产。
为针对性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广州建立了局领导挂点服务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机制,开展“一企一策”用工指导和服务,共为企业解决用工岗位2.10万个。疫情期间“点对点”专车专列集中接返176批次、超过12700名异地务工人员,为广州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提供稳定支撑。
在畅通就业供需渠道,搭建就业平台上,南粤春暖、春风行动等就业招聘活动陆续开展,网络招聘会累计举办1141场次,提供了234.57万个就业岗位。脱贫攻坚是今年的热词,广州与毕节市、黔南州签订对口帮扶合作协议,截至11月底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广东就业11431人,转移广州就业1909人。
近日,广州人社部门发布通知,取消了一批办事证明,涉及广州市人才绿卡申领、广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等业务。目前,广州已将人才绿卡行政审核事权全面调整由各区实施,累计发放人才绿卡7428张。截至11月底,共认定高层次人才1207人,引进人才入户47425人,广州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
在稳定就业、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广州人社公共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陈敏介绍,广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原有基础上再次下放和取消69项行政权力事项,下放16项公共服务事项,将社保、就业高频服务事项进驻“粤省事”微信小程序,群众“指尖办事”更加便利,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134项服务事项进驻省政务服务网,实现100%网办,100%事项最多跑一次。
推进三项工程打造高素质劳动力队伍
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成为提高劳动者技能的小切口,推动广州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建设。
如今,“粤菜师傅”队伍正在不断壮大。陈敏介绍,目前广州分批建成了6个省级、12个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2个国家级、6个省级、13个市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14所市属职业、技工院校开设了“粤菜师傅”专业,16家培训机构开办了“粤菜师傅”工种。截至11月底,培训“粤菜师傅”14480人次、认定“粤菜师傅”4140人。
“南粤家政”方面,广州的166家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向构建15分钟优质家政服务圈目标不断迈进,家政服务综合平台已登记入驻279家家政企业和16万名家政服务人员。同时,家政人才的培养随之跟进。据统计,广州全市29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类专业,覆盖老年服务、健康管理、护理、营养保健、烹饪等12个专业方向,在校生1.2万人,是家政劳动力队伍强大的后备军。
随着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的落幕和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开赛,广州的选手展现出广州技能人才的雄厚实力。在世赛省选拔赛中,广州获得第一名的项目共30个,35名选手锁定国家选拔赛资格,项目占比46.9%、选手占比47.3%,在全省中占比近半。首届国赛中,广州42个项目的48名选手也将代表广东省参赛。随着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落户广州,在转化世赛成果、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上,广州拥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南方日报记者 郑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