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拟从教师队伍建设和公办优质学位供给两个方面,力争用15年时间,解决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成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推动全省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跨入国内先进地区行列。
《方案》分为“新强师工程”、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公办优质学位供给、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四大部分,主要聚焦于师资和学位两大方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学位:到2035年满足“上好学”需求
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优质学位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这也是广东基础教育的着力点之一。《通知》明确,到 2025年,广东将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38万个,其中幼儿园33万个、义务教育375万个、普通高中30万个。到2035年,公办优质学位大幅增加,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有效解决“城镇挤”问题,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
未来,广东拟新增的438万个公办学位将分解到21个地级以上市。学位建设任务数为约束性指标,地市新增公办学位总数原则上不少于省下达的学位建设任务数。其中,珠三角需增加公办学位323.96万个,广州、深圳、东莞名列前三,分别为75.99万个、67.63万个和57.65万个。粤东粤西粤北需增加114.13万个,汕头、揭阳、湛江名列前三,分别为16.46万个、15.76万个和15.23万个。
新学位必须要有新空间。《通知》提出,全省加强教育建设用地统筹,对新增学位需求较大的地市调增一批建设用地规模,专项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建立公办学位供给与商住用地开发、城市更新的联动机制,没有按照规划要求预留教育设施用地的居住建设项目,原则上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每个乡镇(不含街道)建成一所以上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每个乡镇建成一所以上规范化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街道辖区内至少设置一所公办幼儿园。20万人口以上县区办好一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优化调整公办民办义务教育结构,原则上不得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
《方案》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市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重点增加珠三角及粤东粤西粤北中心区域等人口流入地学位供给。
师资:拟实施“新强师工程”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广东拟实施“新强师工程”和对口帮扶,重点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并向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倾斜。到2035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校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与珠三角地区大体相当。
基础教育想要抓好,校长是重中之重。《方案》要求,新任职校长原则上应有5年以上一线教学经历,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其中高中校长应具备高级以上教师职称),并有3年以上教育管理的工作经历。同时,落实校长全员轮训制度,每名校长每5年应接受不少于450学时的培训。有条件的地区或单位,探索实行校长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方式。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制度,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十二年。
《方案》提出,到2035年,广东将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师发展体系,全省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稳居国内先进地区行列。到2025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将达到93%,其中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别达到98%和83%;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3%,其中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别达到93%和58%;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6%,其中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别达到98%和92%;高中阶段学校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到22%,其中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别达到25%和14%。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学历层次全员达到本科以上,幼儿园园长学历层次全员达到专科以上。
优质师资离不开从基础的培养。《方案》明确,广东将深入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师范类院校培养培训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
同时,师资的提升也离不开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方案》提出,广东力争平均每年新增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级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基础教育拔尖人才600名左右。市县级骨干教师队伍占当地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10%,并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教师、名校长、名教研员。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教师发展机构)应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同时建立专职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制度,教研员在岗工作满5年后,原则上要到中小学校从事1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
帮扶:“双一流”高校全部“下场”
一直以来,广东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的确比较突出:珠三角强而非珠三角地区弱。为此,广东提出了“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此次结对帮扶工作期限为2021—2035年,分三轮实施,每5年为一轮。到第三轮帮扶结束时,全省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
《通知》明确,珠三角6市与粤东粤西粤北15市(含肇庆、江门、惠州)结对,建立15对市级结对帮扶关系。珠三角各县(含东莞市、中山市的镇街)与粤东粤西粤北84县(含肇庆4个县、江门3个县、惠州3个县)结对,建立84对县级结对帮扶关系。15对师范类院校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市的结对帮扶关系。140所非师范类院校与粤东粤西粤北15市84县结对,建立140对非师范类院校与粤东粤西粤北市县的结对帮扶关系。本次帮扶,广东“双一流”高校全部“下场”,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优质高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等全部参与。
在市、县两级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建立99对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教研机构(教师发展机构)之间的结对帮扶关系。每个帮扶周期内确定1000对左右的结对帮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