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我省强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五年增长40%

2022-04-23 09:07 来源:南方网 吴哲 骆骁骅

  一年一度的荔枝季即将到来,行走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元坝大道上,道路两边全是挂满了果实的荔枝林。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近年来广东通过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推动荔枝增产又增收,真正成为富民兴村的大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突出集群发展,打通产销堵点,培育多元业态,形成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打法。

  一项项创新举措的落地,助力广东乡村产业振兴跑出“加速度”。五年里,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由2017年的5969亿元、3712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8369亿元、5169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0%。广东产加销一体化格局总体形成,现代农业进入全面转型升级阶段。

  新平台

  “一县一园”“一镇一业”

  “一村一品”带活产业链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农田上。沿着山路,两旁新型果蔬基地随处可见。大棚里,作业车来回穿梭,劳作的人们紧张忙碌中……这是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景。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农业产业园是“牛鼻子”。广东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产业振兴“龙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作为“龙尾”,用“龙头”带“龙尾”,让整个产业链条活起来。

  一组数据见证五年来产业链的活跃:2018年以来,全省已创建了18个国家级、23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以来,全省共扶持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部分农业大县共15地级市90个县(市、区、街道)3203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省共有20个地级以上市的2278个村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300个镇被认定为专业镇,74个村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增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332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数量名列全国前列。

  自此,广东在全国率先构建起“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每县至少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据统计,第一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已达3308亿元,辐射带动农民就业创业超过150万人,现代农业产业园二三产业产值过半,产业园内农民收入比增超两成。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底,广东再次启动2.0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出台《2021—2023年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三年内再投75亿元,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以上。

  新思路

  “12221”市场体系

  让农产品“量价齐涨”

  近年来,广东菠萝持续走红。聊起这些年的“菠萝热”,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三河村农户郑小英打开了话匣子:“价格好,我们可以多赚一点,就很开心。”

  郑小英心中有明白账——自己种了300亩菠萝,有150亩菠萝可收成,按7000—8000斤/亩、1.3—1.5元/斤算,刨除成本,每亩地净收入在4000元左右,“种菠萝30年也难遇今年这样的好价钱”。

  菠萝卖出好价钱的背后,离不开广东近年来探索出的一套制胜秘诀: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即推出“1”个农产品大数据平台,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这一市场体系的建立,源于2018年。那一年,徐闻菠萝销售陷入低迷,不久,省农业农村厅组建起徐闻菠萝专项工作组,在徐闻开展深入调研,从优化产业结构、拓展流通渠道、打通加工链条、唱响品牌形象等方面多管齐下,出台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徐闻菠萝“卖难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徐闻菠萝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的思路框架,并提炼形成了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

  3年多来,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从徐闻“菠萝的海”走向全省,延伸到荔枝、柑橘、龙眼、鲍鱼……打响一批“粤字号”农业品牌,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农业产业数字化,拓展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了从“广东产品”到“广东品牌”的转变。

  对此,长期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冷藏、加工、销售的省人大代表、河源蒜精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东岸深有感触,“广东推出一系列农产品销售政策措施,以市场促生产,有力推动了特色农业的发展”。

  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看来,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推动了抓农业的方式,从过去的只抓生产向抓生产、市场、流通、消费等全产业链转变,使得广东农产品实现“量价齐涨”“畅销全球”。

  新业态

  预制菜引领消费潮流

  成为农业新增长点

  验收、清洗、分切、再清洗、滚揉、包装、冷冻……如今走进汕头市冠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冠海水产”)的生产车间,牛蛙预制菜生产线上一片忙碌景象,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包装好的牛蛙预制菜产品被装进-18℃的冷链运输车后,就会销往全国各地,端上消费者的餐桌。”冠海水产董事长柯锐城介绍说,自2020年推出牛蛙预制菜以来,销量持续上涨,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牛蛙预制菜企业之一。

  冠海水产通过抢抓预制菜产业机遇实现转型升级,得益于我省农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广东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快向标准化、品牌化、食品化转型,推动预制菜形成先发优势,引领消费潮流,成为新兴增长热点。

  与此同时,数字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也蓬勃发展。

  “鸟鸣入耳,氧气充盈肺腑。人与自然的宁静是这里的一切。”“80后”陈先生是名“码农”,每逢闲暇,他便拖家带口从汕头出发,驱车前往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的雁南山居民宿,回归大自然的安宁,体验乡居生活。

  和陈先生一样,到乡村寻一处独特民宿,看绿水青山,听鸟啼蛙鸣,正成为越来越多都市居民的选择。每逢节假日,雁南山居更是一房难求。作为当地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重要节点,近年来,雁南山居带动周边10多家高端民宿入驻。

  雁南山居的发展并非孤例,近年来,全省“美丽经济”市场火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至去年底,全省累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重点)县(区)1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604个,培育乡村民宿6628家。在节假日期间,到农家体验农耕乐趣、品味民俗情调、感知田园风光,成为居民出游的重要选项。

  蹲点记

  湛江市徐闻县“菠萝的海”

  全链条发力助菠萝跨洋出海

  车沿公路蜿蜒前行,全国最大的菠萝产区——湛江市徐闻县“菠萝的海”映入眼帘。在这里,满载菠萝的小货车忙碌地穿梭往来,一望无际的菠萝田犹如打翻的调色盘,与散落其间的村庄、巨大高耸的风车共同构成一幅独具魅力的热带生态农业画卷。

  徐闻是“中国菠萝之乡”,全县菠萝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约70万吨。“每年的菠萝收获季,‘菠萝的海’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争相‘打卡’。”曲界镇菠萝种植大户告诉记者,就是这些“金果子”,不仅带美了一片乡村,也带富了一方百姓。

  徐闻县种植菠萝的历史可追溯到1860年,当时所种的土种菠萝,果小味酸,以收叶片加工纤维、纺纱织布为主。1926年,旅居新加坡的华侨倪国良从南洋带回“巴厘”菠萝种苗,在徐闻县曲界镇愚公楼村的开荒地里栽植。所结之果香脆清甜、适宜鲜食,深受群众喜爱,并迅速带动周边村庄种植,“愚公楼菠萝”因此闻名。

  然而,由于品种结构单一、果品品质不稳定等原因,徐闻菠萝也曾发生过滞销现象,价格持续低迷。“特别是2018年,徐闻菠萝受寒潮影响推迟上市,导致供过于求,大量的菠萝卖不出去。”回忆起彼时的场景,徐闻菠萝协会会长吴建连感慨道。

  2019年,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的运行,为吴建连和果农们带来了希望——菠萝收购价从2018年的0.2元/斤飙升到1.2元/斤。今年,徐闻菠萝更是一上市即价格高开,田头收购均价达到了2.5元/斤,最高3元/斤。

  不仅是价格的提高,从生产端发力,到加工、经营、销售等全链条,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推动徐闻菠萝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闭环。今年以来,徐闻菠萝产销两旺,跨洋出海。应季推出的鲜切小菠萝,更是一跃成为“网红”水果。

  菠萝给徐闻人带来的变化,曲界镇田洋村党支部书记韩觉深有感触,“因为菠萝种得好、卖得好,这两年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提升”。

  菠萝旺季接近尾声,荔枝正逐渐染红枝头。“目前徐闻菠萝销售已超七成,总体价格稳定,农民增产又增收。”湛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程凤英说,接下来湛江市将聚集各方优势,跑好2022年广东荔枝“第一棒”。

编辑:张琛平   责任编辑:张颖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