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骨关节疾病高发,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高度重视骨关节疾病,特别是大骨节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两年多已完成300多例关节置换手术,救治患者最大年龄90岁,其中通过援藏资金补助农牧民患者103例。这些患者通过医疗救治已经恢复劳动能力,重返社会重返家庭,重返工作岗位。
防止患者因病致残因病返贫
乌穷玛是来自林芝市波密县玉许乡布拉村的农牧民,今年52岁。家里主要劳动力只有20多岁的儿子,同时还要供养正在上大学的女儿。随着大骨节病病变加重,她的两个脚踝严重内翻畸形,连鞋子都穿不了,去哪里都需要别人搀扶。
据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介绍,援藏队把医疗援藏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派出骨科援藏医生吴桂勤(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陈群群(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郇松玮(来自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和放射科援藏医生梁波(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配合林芝市卫健委,用时19天,踏足4000余公里,深入到边远乡镇,对林芝地区278名大骨节病患者进行详细核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乌穷玛就属于这次核查中的一员。她目前已经接受了双侧踝关节融合术,对术后效果相当满意,“等出院后我就去干活,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还利用援藏资金,在林芝市人民医院推行“林芝健步行计划”,致力于解决林芝地区广大农牧民关节功能障碍的问题,对符合项目要求的农牧民住院手术医保报销结账后将每人补助5000元。三批计划共补助103名农牧民接受了关节置换手术,有效防止了患者因病致残,因病致贫返贫,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大中心提升林芝医疗水平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医疗组精准把脉林芝市人民医院发展方向,在帮助成立高原骨关节疾病诊疗中心,为高原骨关节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密切关注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重症创伤(复合伤)、危重孕产妇及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威胁林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持续推进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重症儿童与新生儿、创伤等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医疗组认真践行“治未病,主动健康”理念,积极探索高原健康管理新模式,编撰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高原治未病:广东医疗援藏主动健康管理探索与实践》一书。林芝市人民医院院长王晟带领的医疗团队连续获得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和地区基金以及科技部中央引导专项基金的资助,为开展高原医学创新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据王晟介绍,今年将在西藏大学医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立足本地,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
目前,国家标准版的胸痛中心已经在自治区率先挂牌,去年共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手术150余台。卒中中心已建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每年脑梗死静脉溶栓超过10例,实现DNT(患者发病到达医院至使用溶栓药治疗的时间)最快32分钟可完成,为患者生命救治赢得宝贵时间。2022年1月,林芝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脑防委的考核和授牌,成为西藏自治区率先通过“国家综合防治卒中中心”的医疗单位之一。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已完成场地建设和重症救治的人员培训,并定期开展模拟演练,提升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目前已承担起林芝市重症孕产妇的救治任务。重症儿童救治中心(PICU)的所有硬件设施已经基本建设完成,正在做后期的巩固和设备检验。创伤救治中心正进行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完成覆盖整个林芝地区,乃至藏东南的创伤救治网络。同时,由林芝市人民医院牵头申报的“高原5G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还顺利获得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的立项,为实现全域全人群的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表示,通过规划建设五大中心,并以五大中心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络依托、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一体化的分级诊疗体系和机制,有助于最大程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依托重点专科的建设,持续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推动多个多学科诊疗团队建设,提质升级科室建设。通过“输血”和“换血”的医疗援藏帮扶模式,提升本地医疗机构自身的“造血”能力,为林芝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南方日报记者 龚玲 谷立辉